实习圈

在瓶子做内容(一):逃出了学校,还是要读书

2017-03-17  本文已影响13人  有一例外

    2月5号来的瓶子(刷机精灵)做实习,第一周整个人是懵逼的。

  一个新兵蛋子,又没什么特别出众的本事,唯一的感觉就是自危。头儿布置下来任务让我去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和德鲁克的《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当时我就乐上了,虽然久不碰了,有些生疏,不过读读写写,倒是我当年最引以为傲的长处。

    头儿问我,“几天读完?”

    我懵逼地看着他:“两天吧。”

   他脑门儿上顺下来加粗的三根黑线,反问:“两天???”

    我点了点头,看情形不对,又狠狠摇了摇头:“那就四天呗~”

  他还是一脸讶异,用手比划了一下厚度:“两本大概是这么厚。”神态好像在描述我的脸皮厚度似的。

   我看了他的比划,突然有了底气:“可以,那就四天吧!”

  他摇了摇脑袋,在备忘录上记了一笔:“2月9日李外提交读书笔记”


   后来,我把书读完了,有同事告诉我,所有的员工入职的时候,头儿都会给他们安排读这两本书的任务,不过平均期限都是一个月,抽空余的时间去读。只有我个二愣子嫌慢,不情愿地说四天看完。头儿应该是没办法,于是就没接后面的话,算是默许我上班时间也能看这两本书。

   于是我开始读这两本书,在周遭同事噼里啪啦的键盘声中。想来,被我荒废过的大学四年里,纸墨不沾,连课本常常一个学期下来都是全新的,还真没读过什么书。

   蹊跷的是,我好像没遇到什么障碍,把一直以来我嗤之以鼻的两本所谓“毒鸡汤”压着点刚好四天读完,读得还特别尽兴,特别过瘾。

    我之前读书的时候,都不爱拿笔,不爱画线,读一遍下来了无印象。像我比较熟稔的《红楼梦》,则是高中书籍匮乏时代,为了消遣,前后读了上十遍才有点印象。人笨,远远达不到钟书先生过目不忘的本领,羡慕极了。

   可是读这两本书的时候,手边有办公的电脑啊,放那不用白不用。我就边读边用我的“四指禅”慢慢悠悠地,往屏幕里敲字儿,敲写得精彩的句子,有时候,也敲两句自己不成体系的感悟。这样下来,第一天我竟然真读完了一整本300来页的《时间》,敲了有近3000字的摘抄。

   这让我挺惊喜的,眼看着要提前完成任务了,转念一想不行,万一头儿到时候考我几个问题,我不能指点江山似的给他背两段“笑来语录”吧,那就有点搞个人崇拜的意思了。

   想了个法子,我就着目录,用写提纲的方式继续在电脑上敲,这回敲的是书的“要义”,也就是用一小段话把章节的精要总结总结,有时候自己还发表几句人模狗样的思索。这样又做了半天,看看word文档的字数统计,有了6000来字。这下可给我得瑟坏了,我一想,这到时候把这大六千字的家伙往头儿桌上那么一放,完成任务,倍有面子,还能讨个读书习惯良好,认真仔细的印象,一举两得,我他娘的简直是个天才。

   依样画葫芦,我读了第二本德鲁克老先生的《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一系列工程搞下来,竟又是5000字左右的大家伙。我很得意地将它们编辑得像模像样的(现在看来我当时的编辑水平简直不忍直视),命其名曰《XXXX》读书笔记。做完这个活儿,刚刚过去了三个工作日。

   我对自己的时间掌控力简直不能更满意了(虽然明显是歪打正着),正好还有一天的时间,我满意地新建了一个叫“李外读书感想”的文档,然后开开心心地下班吃饭去了。

   一天后,头儿的邮箱里收到了一个压缩文件……解压开来是三篇5000字上下的“大作”,我相信他在刚看到的一瞬间,一定怀疑了一下人生,这是什么套路?

   因为据我后来知道,大家交上去的读后感都在800-1500字不等,只有我这个瓜脑子的实习生,给他交了整整16000字的压缩文件。

   估计他是没有看完的,或者他只看了我的感想而没看笔记(事实上这些凌乱不堪的笔记也的确乏善可陈)。交给他的当晚我倒是花了个把小时把自己的大作满意地从头到尾赏析了三遍,还发给我爸得瑟。

   这个世界上,肯看完我这么长连篇废话的人,迄今为止就两个,我爸和我。我妈说她没有文学细菌,没这个耐心,那别人更不会了,没谁会在乎我写了个啥。


   头儿第二天早晨叫我过去,说“写得很充实,想法很丰富,文笔也不错。”

   这段回想起来让人不禁哑然失笑的经历,对我有三个影响,从小了往大了说:

   1.无论我来公司的时候,头儿心里想的是给我安排什么工作,最后都让我去做了内容——运营里最基础枯燥的工种。说得直接点就是小编,或者高级一点,是个会用点爬虫程序抓新闻的“程序编”。

   2.如履薄冰的我终于收割了在陌生环境中的第一丝自信:我在这群人里算是学习能力很强的,这吹得有点过了。那这样说,最起码是这里所有工科生里最能写的;再不济,也是工科生里最能编废话的。

   3.我歪打正着,试出来的读写习惯,现在,我打算长时间执行下去。正像笑来老师在书里写的,“学习的本质就是积累”,而我这种忘性大,惰性更大的人,需要用输出的形式来反逼自我的输入积累。毕竟我脑子里就这点浆糊,持续不断地写总会感到空乏和苍白,带着逼我去读书和思索,而这两个习惯,我相信对我今后总归是有所裨益的。

   这些影响有两个体现,不妨说出来作个见证:

   1.在这一个多月的训练后,我只用了30分钟的时间就鼓捣出了这篇文章。

   2.一个不务正业惯了的家伙,开通了一个简书的账号,并且开始在工作之外写点属于自己的东西。

   by the way,也正是这个家伙,在3月16日静谧而又躁动的夜晚,淡如蠼影的灯光里,开始了一个平凡却野心勃勃的计划。

   未完待续。

  写完这些东西,突然有点孤单。这首是正在听的歌,有毒。

   许飞《突然好想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