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可训练的

今天是国庆节第一天,为了契合主题,本想聊聊国庆,作为刚刚转行为道德与法制老师的我,又怕讲成了中国奋斗史,所以还是决定聊聊后面两个字:快乐。
什么是快乐?马修理查德认为快乐是健全心智产生的深刻的充盈感,如果哪一刻感觉到生而为人的丰盈感,这就是快乐。快乐和痛苦一样,是内在的一种反应。
它建立在你是以何种方式看待世界。它也是一种能力,可以被训练,所以《学会快乐》这本书中提到快乐可以练出来。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人在西湖上划船,正不亦乐乎,结果从后方被另一艘船撞了,此人立时火冒三丈,一回头发现是一艘空船,没有人开,自己在湖上飘飘悠悠,瞬间就不生气了。
为什么呢?自我,自我被放大了,开始以为有人欺负我,就产生了偏执,即我执。当发现没有那么一个人的时候,就没有了发脾气的对象,感觉就变了。
你是否洞察了事物的本质,是能否快乐的根本,这世界上没有一件事需要你执着自我。
有时候,我们的烦恼都是我们的念头,这些念头在大脑里停不下来,一个个自我对话,让自己陷入到痛苦里。常常偏离了基本意识。
这里介绍个概念:基本意识。无论你做什么,不做什么,永远存在一个基本意识。就像大海一样,念头就像浪花,一会一个浪花,当控制不了的时候,就会兴风作浪,而我们常常就被念头冲到不知哪个岛上去了,修行的人会经常回归基本意识。
这种状态是一种惺惺复寂寂的状态,很清醒,不会被任何念头带走,看到念头起来了,让他落下去。就会产生由内而外的宁静感,也就是喜悦。
佛教有个比喻是这样的。当一个人去打仗,被射了一箭,你会去处理你的伤口还是低下头看看这个箭是谁造的,那家公司出品的,什么构造?
我们都会选择前者,但遇到烦恼的时候,却不是先把烦恼拔出来,总是会追着问:这话谁说的?凭什么这么说我,结果就越跑越远。
应该怎么做呢?先保护自己,先把念头拔下来,就是《金刚经》中说的善护念。生气的时候,更能让我们了解自己情绪的本质。
想修炼自己的话,要在念头生起的时候先观照,接纳,而不是自责,过度的自责会导致受害者心理不能自拔。然后将众多消极暗示转化为积极暗示很重要。
你有权选择一个新的,更加积极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尊重的是爱,不是痛苦,所以先爱自己,才有能量爱别人。
还有一种方法叫念空。一切事物没有它固定的自性。一个企业家很小的时候被妈妈放在床上,他尿急想上厕所,可下不来,他觉得要完了,世界要崩塌了。
这件事一直在他的记忆中,在他50岁的时候,突然悟出一个道理:那时的烦恼站在现在看都不是烦恼,正如多年后看现在也一样,都是空的。
所以眼前的事情都是因为在眼前让我们无法释怀,如果放在人生的长河里,这只是一朵小涟漪,放在整个人类进程里,又算得了什么。
《三体》中说,我们和一亿年前的恐龙看到的是同样一个太阳,就会觉得人生在世转瞬即逝,眼前都不算什么。
泰戈尔说:我们误解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所以客观世界对每个人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的认知存在差异,有些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事物不符合自己预期,就不快乐。
实际上,在别人眼里,可能还是件好事——可以训练我成长。这就说明什么?你看到的都是你自己内在的主观反应,觉得快不快乐,都是建立在每个人过去经验形成的信念系统上,就看是否符合自身的价值判断。
是快乐让人善良,还是善良让人快乐,是快乐让人乐观,还是乐观也让人快乐。是快乐让人谦逊,还是谦逊也让人快乐。
似乎真正的快乐都可以呈现更多优质的特性。如果我们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进入到学习快乐的方向,人生就进入到了一个良性循环。
圣雄甘地:你需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世界才能变成你希望的样子。所以先让自己快乐起来吧,然后给身边的人也带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