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杂文随笔精选录集体小说

随笔:残荷

2020-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谷意

一个人的茶席,茶汤渐渐乏味。放下书,瞅瞅时间,接女儿还早。推开茶庄大门,晌午才扫净落叶,不会功夫,又落叶满地,秋风骤起,枯叶如蝶,伏在青砖路面踽踽而行。三两场秋雨,西风凋碧树,恍然换了人间,可回头瞧瞧自己打扮,依然短袖短裤地留恋在盛夏的喧嚣里。

去小区后山塘内湖荷塘看看残荷吧,看看繁华凋谢、游人稀少、残荷满湖、禿枝残叶、素面简妆地在夕照里摇曳着生命残败的静美。花事即人事,既然谁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开花时看花开,凋谢时欣赏花的飘零,何尝不是生命轮回中的云淡风轻呢?

荷花出淤泥不染,深植在我们的烟火饮食中、赞颂于道德文化里。千百年来,不管时空如何变幻,生命如何颠沛流离,在我们的心头,总希望有如青梗白莲那样的灯火,青灯古佛在贫穷或富贵、卑微或尊容的幽微流年里,烛照一生,平安喜乐。所以,即使绝世芳艳凋零,荷花枯萎时的平和淡然,依然让我心生爱恋情愫。

荷塘距离茶庄不过一里地,但因杂事烦多,自己已长时间没有现在这样,慢慢地延着路边盛开的紫薇花树走过去,不时有粉色花瓣洒落头顶,又从发梢滑落到黑色的柏油路上,又被风驰而过的汽车带走,恰如自己漂泊半生的背影,生命难堪,人生路长,熟悉的路径,已迷茫在过往的长亭外,徒留微微一叹,如路面上星星点点的飞扬的紫薇花瓣,香消玉损,天涯陌路。

荷塘三面环山,三个三百多平米的山塘,高低错落地连在一起规模成壮观的荷池,虽然池中的荷花已经败了,池水却依然涨满,翠绿色的浮萍,密密地遮住池底里黑色的淤泥,似乎刻意隐瞒曾经盛开过的娇艳花期的仲夏夜之梦。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莲蓬,边缘已经泛黑了,表面皱巴巴地千疮百孔,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依偎在几片虫蛀遍身的残叶边缘,沧桑苍老得哪怕一丝微风吹过,也可能轰然倒地。几只羽毛赭色带黑点的麻雀,一会儿盘旋在残荷旁边,一会儿在枯梗上跳来跳去,不停地啁啁啾啾,似乎在问我:丰衣足食的锦绣华年已成背影,生命如何寄托?

荷的前生是个优美的故事。平阳县灵鹫寺的和尚妙智,养了一只猫,每次他念经时猫就蹲在一旁静听。后来猫死了,和尚将它埋在院中,不久葬它的地方长出一枝荷花,人们把地掘开,发现这朵荷花竟然是从猫的口中长出来的。由此,佛典往往以荷花喻道,众生皆是荷花化身,荷也象征崇高神圣的意义。那么,残荷不正是一世修行,终成正果吗?

麻雀从残荷枯梗上飞走了,我注视着它们忽高忽低地划着弧线,渐渐消失在暮色苍茫的山野上。我想:在成住坏空的婆娑世界里,在缘起性空聚散间,有情众生不也如荷那样修行在淤泥中吗?但只要生命有过青梗白莲那样坚守,即使结局残败如残荷,也远比肤浅的轰轰烈烈成功对人生更有价值与意义,就如眼前无边无际的残荷残败的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