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要去造血

浅谈我唯一可能存在的天赋

2018-04-10  本文已影响25人  AdenHereToWrite
The pain in only in our mind

这只是一篇单纯的分享/碎语,大可不必认可,更不要学我xD

我想了许久自己为什么好像做成过很多很棒的事情,但如今依然是sucker一个的原因——我总是太过极端,不设法追求平衡/中庸。

不知是否还有读者记得我在之前的一篇推送中说:

如果真的要说我有什么天赋,那只可能是无视苦痛/毅力了。

我选择的方式总是要么1要么0,从来不走中间。

比如自己曾经为了减脂不吃任何碳水快两个月,后来才被纠正,可不吃米饭的记录却依然保持了一年半还多;又或自己为了尝试生酮,过了一段除了脂肪什么都不吃的日子...

但我一直觉得最能表现我自己性格/行动方式的是这样一件事:高一的第一次全区统考,也是期中考试结束,其他住校生都回宿舍了,只有我一个人八点的时候从宿舍往教室走,想到自己化学考的稀烂心情无比糟糕,不巧路上还遇到化学老师,她一脸吃惊的看着我,道:“都考完了还不放松放松?”

我一时不知怎么答,只好腼腆的说了一句:“啊,再看会儿书。”

到了空荡荡的教室以后把当周唯一剩下的随笔写完,做了一点数学错题,待到了九点半往回。

之后出分我考了全区第五,比所有隔壁高中的,那些中考比我高了十几二十分的初中同学都高。(emm他们应该不会读到这一篇的我感觉)

那时候的自己只有迄今最喜欢的单词来形容:relentless

Scalers用它来描述持续行动,倒也是很合我意

我想,可能我这辈子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同世人的“你要休息休息了”;“可以放松放松”的言论妥协。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还是朋友,他们都不是我们,彼时宽心的话语的确都是处于好心,但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分清局势,选择了休息,那后果就是无可估量的。

只有我们,永远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去发觉,去感知自己的极限究竟在哪儿。

(这也是熊T和他的max30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唯有先到生理极限,才能触碰到精神极限的边缘。)


我知道会有读者会觉得我偏激,但人本身就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如果不时刻逼着自己,让自己不适,很可能辉煌就只有很短的一瞬,之后的人生便再无闪耀之时。

当然,到底要怎样过一生是各位独立的选择,更何况来日方长,但如果在读的你同我一样出在人生的关键时期,那我想这些文字应当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Just remind yourself of what do you really want.


”优秀的球员练到快吐,卓越的球员练吐为止,伟大的球员吐完回来继续。“

是以之共勉。

ps:还好昨天写多了,不然今天为小组ppt忙的焦头烂额,险些就断更了,好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