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 创造性地学习
这是《学习之道》的第三章:学习即创造,给我们说了「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以及如何去利用两种之间的切换来使自己更具创造性,更加灵活地学习。
在我们学习数学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一道题目明明集中精神思考了快一个小时,却依然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但是在睡觉时一想却想到了。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在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模式去了。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的转换
自然地从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模式,可以去散个步、打个盹,或是去健身房,或者去做点占用大脑其他部分的事情:听听音乐、做做西班牙语动词变位练习或洗洗沙鼠的笼子。关键在于去做别的事,直到你的大脑意识自然地忘掉了之前的问题。
只要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停下来喘口气,发散模式就会乘虚而入,上蹿下跳,高屋建瓴地搜寻解决方案。当放松过后的你重新回到工作中时,就会收到一份迎面跳出的解决方案作为惊喜。
发散模式 = 创造力
发散模式能让你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创造力,而解决数学和科学问题的背后往往正是创造力在运筹帷幄。
激活发散模式的方法:
- 去健身房
- 参加运动,如踢足球或打篮球
- 慢跑、散步或游泳
- 跳舞
- 开车兜风(或者搭个顺风车)
- 绘画或者涂鸦
- 淋个浴或是泡个澡
- 听音乐,尤其是纯音乐
- 用乐器演奏熟悉的歌曲
- 冥想或者祷告
- 睡觉(召唤发散模式的终极法宝!)
不要害怕落后
如果你有一段时候处于不学习的状态,突然发现身边的人都往前走了一大截了,差距的拉大肯定会让你感到不安。处于下风的时候,很考验一个人的心智,一不小心就会被打败,而想要追赶上去就需要变得更加冷静且专注。
与其仰望同学中的佼佼者,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被落下而感到忧心忡忡,倒不如退后一步,冷静地审视自己的长项和弱点。
假如你还在上高中,那么尽量安排好时间表,给难度比较大的学习材料留出足够的时间,并且将它们控制在你能掌握的范围内。如果你在上大学,则要避免修习的学业负荷过满,特别是你还在身兼他职的时候。
放慢脚步,也许你会得到惊喜:细嚼慢咽反而让你比那些脑子快的同学学习得更深入。帮我武装起大脑的最重要窍门之一,就是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被难住了怎么办?
自制力很强的人反而会更难关闭专注模式,好让发散模式进入工作状态。毕竟,他们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在别人都放弃的情况下仍坚持不懈。
这样看来,自制力很强的人会更加容易进入「专注增加」的死循环。当他们很专注时又不能得到解法,就会想要更加地专注,这样做反而另寻找答案变得更加困难。可能当他们发现应该转换发散模式时已经浪费很多时间了。
对于处在困难中的你,还有一个很好的利用发散模式的方法 —— 沟通。当你真正被难住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同班同学、同龄人或者导师请教。让他们为你提供不同的视角,或是类比举例来解释概念。
这个方法这两天我深有体会。从回到学校开始,我就慢慢开始进入考研状态,进行考研的前期准备。我有一个选择困难就是是否要跨专业,一开始查了很多的资料,基本知道了跨专业会比较冒险,就看自己敢不敢冲。
一直想了很久依旧下不定决心。在看完这一章之后我就去找女朋友「诉苦」,在聊完之后终于确定了。然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可以确定备考的初步路线了。沟通算是帮助我走出了独自纠结的死循环了。
「工作记忆」与「长期记忆」
在大脑中对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瞬时以及有意识加工的这部分记忆,叫作工作记忆。而长期记忆可以看作仓库。东西一旦存进去,它们通常就一直待在那儿了。
把信息从工作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可以用一个叫做间隔重复的技巧。已有研究证明,要是想把某件事牢牢钉进记忆里,一晚上重复 20 次倒不如每天重复几次,多坚持几天甚至是几周效果来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