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背馍上学的那些年(十二)
其实那时,一出学校大门,就是西门口,每天早上,各大小吃摊前人头攒动,吆喝声四起,好一派热闹景象。所以只要有钱,就能吃饱吃好。
什么包子、米线、蒸红薯,凉粉、凉皮、煮豆腐,油轮、豆浆、稠沫糊……
什么醪糟、汤圆、油茶,花卷、帐馍、麻花,
稀饭、焪面、石疙瘩……
什么帐馍、烧馍、肉夹馍,扯面、刀削面、罐罐面,油泼面、哨子面、蘸水面……
什么菜包、肉包、水煎包,油包、油条、热镜糕,胡辣汤、煎饼馃子、小笼包……
各种各样的食物,看得我垂涎三尺,可是兜里没钱,大部分时间,我只能看着别人天天在外面吃饭,潇洒地买这买那的,而我只有羡慕的份。
那时候,因为我自己做饭吃,馍、面条、糁子、菜都是从家里背来的,所以基本上不花钱,我也从来不主动向父亲要钱。
后来,每周父亲都会给我十块零花钱,往往我都攒起来,或者偶尔用来打牙祭。
高中几年,我貌似学习“刻苦”,经常废寝忘食地看书学习,然而却做的都是“无用功”,越着急,成绩越上不去,越熬夜,成绩越差。最后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上了一所大专。
经过一番认真反思和“忏悔”之后,我才发现,第一就是我资质愚钝,没有定性,没有耐性,容易被其它事情分心,不能持之以恒。第二个原因就是我没有交学费,想“白学”。没有“付出”,就想有回报。孔子时代,若想求学问道,必先对老师毕恭毕敬行大礼,并献上“数条束脩”,才能入学。《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西天取经,第一次取到的却是无字的白本。佛祖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
可想而知,偌大的一所学校各项日常开销都需要钱,给那么多教师发工资需要钱,如果都像我这样恬着脸“蹭学”,那学校不就倒闭了吗?再一个就是我没有真正的感恩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让他操心受累了。我没有真正的感谢李老师为我“挡掉学费”这份巨大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