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少女们啊,少看点公众号
早上挤地铁的时候,看到一个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
标题是《韩寒,你一边数钱,一边教年轻人淡泊名利?》。
大概内容是diss了韩寒之前在微博diss胡玮炜发言的内容,说如今物价很高工作难找普通人怎么可能不焦虑,最后升华下,克服焦虑最好的就是继续努力,最后形而上学一下:社会让我们焦虑,我们能做的是面对焦虑,以焦治焦。
而完全忘了,你公众号的文章也是明码标价,35万一篇,你又怎么算普通人的代表呢。
我看到评论区有些骚动,就像励志演讲之后,台下群情激奋热泪盈眶,恨不得拿过话筒说上一千零一夜,告诉全世界自己闪光的想法,在宇宙面前勇敢地宣誓,最后哭着拥抱瘦弱的自己。
公众号是快餐时代最“有信息价值”的产物,是谈资最大的产地。
刚开始兴起的时候还好,大家精雕细琢,小心翼翼地点下发送,还要卡时间、设计排版、回复读者留言。
慢慢慢慢的,大部分公众号开始不那么在乎质量,只关注是否追了热点,关注是否会引起转发。
而这些东西慢慢的就成为“技术”和“经验之谈”,所以有团队专门去研究,有各种快速写作的课程,这对于博主来说算是好事,把自己的工作简洁化、数据化。
但对于看完文章之后奉为圭臬的读者来说,就有点可笑了。所以他们今天转这篇,说,支持女权。明天转那篇,说,还是要男女平等。
今天认同韩寒,觉得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规划,不能好高骛远。明天觉得这个博主写的好,年轻就该奋斗就该追逐名利。
大家推崇读书和写作,因为书是作者呕心沥血之后长时间的产物,而写作是经过组织之后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借由手和笔记录下来,两者都是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和耐心。
而公众号是快速更新化的,今天老李家的狗引起关注了,明天可能是老王家的孙子出国留学遇到难事了。它设置议程的能力比传统媒介厉害得多。
而受众大部分是不可知的。
文字有一种魔力,把握住了当下人的想法和喜好,加上自身的经验和文字功力,轻轻松松就练成乾坤大挪移。而各大号的博主是有这种能力的。
现在大部分的大号小号,都是为了带货而写,为了实现最终的盈利,带货量好的,你就是顶尖大号。
也无可厚非,新媒体时代,需要一种新的盈利方式,既能抒发自己的想法又能养活自己,何乐不为。
但是呢,作为读者,我们不能不看,但是少看。
一篇文章代表不了你的价值观,它也不能对你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要变化,还是要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
当别人说你是一颗枣树的时候,你要清醒的告诉自己,那其实是一棵柳树。
或者按照鲁迅的说法说,嗯,那也是一棵枣树。
韩寒那条关于胡玮炜的微博一出,当天的公众号全是相关内容,就像在看晚间7点档的新闻一样。朋友圈也像一个舌战群儒的现场。
每次有热点的时候,最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