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沚趣谈历史历史与美文人物

赵桓:哭晕继位是他,享国日浅是他,受祸至深还是他,谁之过?

2017-05-15  本文已影响299人  北归燕

问中国历史上哭着继位的皇帝有谁?

猜想熟悉历史的朋友,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爱新觉罗·溥仪了。在走路还摇摇晃晃的年纪溥仪就被慈禧太后选定了大清国的继承人。

在《我的前半生》中,这位末代皇帝详细记录了自己“登极大典”上的一幕。继位当天,他被父亲载沣抱上那象征着帝王权利与荣誉的龙椅,因为天气寒冷,溥仪又被没完没了的礼节折腾了半天,失去耐性的他坐在宝座上抓耳挠腮,哭喊着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急的摄政王载沣只能哄道:“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谁知典礼上载沣哄孩子的那句”快完了”却成了文武百官眼里的不祥之兆,不过就当时情形看,让一个未经世事的三岁孩子接手这千疮百孔的祖宗江山,更多的是不幸。

溥仪在哭喊声中稀里糊涂继位,三年后又糊里糊涂退位,虽然是清朝的最后一位帝王,但历史给他点评是中肯的末代皇帝而非亡国之君,这也是历史客观公正的一面。

溥仪在他的《我的前半生》中称自己当年在继位大典上的哭闹是“大煞风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此类煞风景之事,早在距他七百多年的北宋末期就已经上演过了,不同之处为那还是名25岁左右的成年男子。此人继位前后不但装病哭闹,甚至哭晕了,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若说小孩少不更事,遇到事情哭爹喊妈尚可理解,可是当皇位提前落到一名二十多岁的成年男人头上,他也是一番哭喊不愿的表情又是何故?大人还不如小孩?

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兵分东西两路,攻打北宋,完颜宗翰率领的西路军攻打太原,完颜宗望带领东路打燕京,即现在的北京;两路统帅约定在北宋京师汇合,誓要攻陷宋京开封。宋皇徽宗帝,听闻金人铁蹄将马踏开封,吓得魂不守舍,就想脚底抹油开溜。

敌人攻城,一国之主不说誓死抵抗想着开溜,势必造成民心、军心不稳,时有大臣劝说徽宗留守坐镇。徽宗玩可以,镇守社稷极大的不称职,先是搬出宰相顶着,接着又拎出儿子让其监国。蔡攸和太常少卿李纲表示,与其让太子名不正言不顺的监国,还不如直接让他继位号令三军,抵御金人呢。

于是,宋徽宗赵佶为能顺利开溜,不做亡国之君,趁此传位给太子——赵桓!

1.哭着推辞,被迫继位:这个皇帝,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

传书诏书下达,当了二十多年太子的赵桓闻听后毫无惊喜,反而痛哭流涕,哭喊不受诏。如此反常态的表现,既不是他感激父皇提早交权,又不是刻意做作表现自己的谦逊,而是赵桓深知此时的赵宋江山已经被他爹折腾的糟糕透顶,现在让他继位,无疑是将其往火坑里推,金兵来犯,跑还不及,又怎么还想着继位,这皇帝不当也罢。

打定主意的赵桓,见哭解决不了问题,索性一盆凉水扣自己头上期望得病,力争当个不孝顺的儿子,也不要当亡国帝王。徽宗见了,怒道:“这个皇帝,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接着,命令蔡攸、童贯、李邦彦等人强行将龙袍披在赵桓身上,将他抬到福宁殿承袭皇位,据说,在百官行跪拜礼时,赵桓竟然还昏了过去,醒来时,木已成舟,成为宋钦宗,改元靖康。

宋朝,硬生生被披上黄袍的一位是开国皇帝赵匡胤,一位就是北宋江山的终结者——钦宗赵桓。

儿子被迫继位,老子无官一身轻,于是便冠冕堂皇带着往日的宠臣以烧香祈福为由跑了。


2.受命于危难之际,屈膝于金营之内

李纲当时劝说徽宗禅位,意图是期望新皇能重振朝纲,带领宋军杀退金人,毕竟赵桓当太子时,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更不像老爹那样醉心奇花异石、笔墨书画,应该是治国的好青年。

谁曾想,这也是为软弱惜命的主儿,继位初期,他下令将王黼、朱勔、蔡京等人治罪,以争取民心,又安排李纲负责京城守卫工作。李纲虽是文弱书生,但却也孔明、周瑜之才,此前虽不曾征战沙场,却有良好的组织调度能力,个人看来,他更是将“借力用力”这招发挥到极致。如果赵桓知人善任,信用李纲,极有可能不会有后来的靖康之耻,他和老爹免遭被俘北上,自己也不会落到被乱马践踏而死的下场。

可惜,现在的我们去看八百多年前赵桓用人做事的种种行径,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无知!

赵桓给李纲安排好任务后,学起老爹也想逃跑,甚至还怂恿身边的禁卫军将领跟着他一块跑,幸好,士兵们不愿临阵脱逃,李纲又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劝住这位懦弱皇帝,君臣二人进入短暂的蜜月期,李纲不辱使命带领开封军民一次次击退金兵的进攻,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君民同仇敌忾、士气高昂想以“议和”麻痹宋钦宗。

钦宗赵桓与其父一样,患有“恐金症”,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定,听说金人主动议和巴不得他们退兵,于是不顾李纲、种师道的反对,对金人的无理要求全盘接受,并派出亲王(康王赵构)前往金营做人质。议和本来就是缓兵之计,看到宋廷主战派被罢免,主和派作威作福,靖康元年八月,金军修整后,又一次大举南侵,这一次他们是以灭宋为根本目标。

完颜宗望等人围攻开封后,提出要太上皇前往金营议和,无路可走的赵桓,只得以父皇不便前行为由壮胆亲自到金营谈判。议和为假,投降是真。时值寒冬,到了别人的地盘,赵桓冻得哆哆嗦嗦却多言半句,唯唯诺诺中递上降国书,答应了金人大开口的要求,才在三日后被放回宋国。

都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现今金国漫天要价,国库已是空空如也,与其受辱,不如组织宋军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兴许还有一线生机。可惜,回宫后的赵桓仍旧没能看清形势,没有拿出鱼死网破的架势,而是将淫威洒向其统辖的子民身上,疯狂搜刮城内百姓家值钱的物件,谄媚金人,以求得平安。


3.在位一年,反复无常,丧国被封重昏侯

即便以赵恒为首的主和派如此卑躬屈膝,也未能换的安宁,其和父亲沦为阶下囚,金人大肆搜刮宫城内外妇女、财物,赵宗室成员和一些官员被掳北上,演绎了历史上震惊的“靖康之耻”

《宋史.钦宗本纪》记载:君臣相视,又不能同力协谋,以济斯难,惴惴然讲和之不暇。说金人围城,宋君臣不想着如何同心协力解救国难,满脑子寄托与割地赔款的议和。宋钦宗赵桓危难之际继位,本是朝臣的指望,却是个扶不起的主子,在位一年多就频繁做人事调动,单单宰执大臣就换了26人,如此频繁换人,势必造成朝令夕改,政令执行不到位,这让底下人怎么干活。

战略上,赵桓主和不定,眼看局势对宋人有利,却不能一鼓作气,彻底扭转乾坤,一味听信耿南仲、李邦彦、汪伯彦一些奸臣的建议,而驱逐一心为国的主战派人物李纲、种师道等人,最终是议和未成,抵抗落空,待自己沦为阶下囚后方才后悔:“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这算是他说的唯一一句公道话了。

被俘后远离故土,弟弟赵构南渡建国后,他一心希望赵构能接他回去,哪怕做道士也心甘情愿。1142年,岳飞以“谋反”罪赐死,宋金议和,赵构生母放回,此后,再无人敢提“迎二圣”之意,等了近三十年,赵桓终究没能到接他南归的车队,1156年,57岁的他因病含恨死于燕京,也有史书记载,他是在参加金人的马球比赛时,因落马,被马蹄踩死。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精忠岳飞《满江红》

一年皇帝,三十年囚徒,妻子自缢,父死子亡,兄弟抛弃,真可怜、可悲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