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说汉朝-17 这世界变化快
上期说到张骞被困匈奴十年。这期间张骞可没闲着,他把当地的地形摸了个遍。由于长年和匈奴混在一起,匈奴人对他的监控也逐渐懈怠了。一天,张骞趁无人看守,带着老婆和随从逃了出来,但他逃跑的方向不是汉朝,而是继续向西。漫长的岁月没能淡漠他心中的使命---出使月氏国。
十年没有改变张骞的决心,但国际形势可是瞬息万变。在张骞被匈奴扣留期间,月氏国被匈奴的小弟乌孙国打的灰头土脸,被迫继续向西迁徙,终于遇到了“软柿子”大夏国。大夏国在今天阿富汗境内,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月氏人一看这是好地方呀,虽然打不过匈奴和乌孙,但多年的战斗经验欺负大夏人没问题。于是月氏不仅征服了大夏,还在那里建立了自己新的国家。
张骞得知了月氏现在的大概方位,决定改向西南前进。但这一路翻山越岭,人迹罕见,再加上仓促出逃,水和食物不足,很多随从死在了路上。走了几十天,好不容易来到了大宛国(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张骞见到大宛国王,首先介绍自己是来自东方的天朝大国,背景很硬,但此行出使月氏国途遇凶险,希望大宛国王能派人相送,待回国后一定重谢。
大宛国王是见过市面的,对汉朝的强大早有耳闻,也正想与汉朝交往。张骞的到来让他喜出望外,于是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不仅热情款待,还派了向导和翻译,将张骞一行人送到康居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康居王与大宛王有交情,对张骞也很热情,又派人将他们送至月氏国。
时移世异,此前月氏王被匈奴人杀死后,月氏人拥立其王后为新月氏王。这里插一句,史记和汉书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记载基本相同,但唯独对于新任月氏王的说法不一样。史记记载老月氏王的头给匈奴单于做酒壶后,月氏人拥立太子为王,而汉书中的说法是立其王后为王。史记早于汉书,而汉书敢推翻史记的说法,我相信一定是掌握了更可靠的证据,而且后世多认可汉书的逻辑性和缜密性,所以这里我们也采用了汉书的说法。
月氏人占领了大夏肥沃的土地,又远离战争,早就醉死在了温柔乡,曾经刻骨的仇恨已经被眼前的幸福冲刷的一干二净。况且汉朝那么遥远,外一得罪了匈奴再被欺负,大汉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呀。所以对于张骞提出的与汉朝联合夹击匈奴,月氏王一直没给出明确答复。
张骞在月氏呆了一年多,始终得不到月氏王的肯定回答,只好遗憾地带着人往回走。但回来可是不能再走原路了,为了避开匈奴,张骞决定走南线,就是昆仑山南道,那里是羌人居住地。
但是千算万算,算不过匈奴的战斗力。没想到匈奴这些年也向南扩张了,他们打败了羌人,占领了昆仑山南线。倒霉的张骞又被抓住了。
军臣单于看见张骞乐了,他很喜欢张骞,史书记载“张骞为人坚韧、有毅力、性情豪放,待人诚恳,匈奴人很喜欢张骞的性格”,所以单于还是没杀他,继续扣留。
又过了一年多,军臣单于死了,匈奴内部因争夺王位动乱,张骞这才趁机带着老婆和向导逃了出来,终于回到了汉朝。
前后十三年,当年100多人的出使团,回来的却只剩下张骞和向导两个人。这个向导叫堂邑父,本就是匈奴人,善骑射,会野外生存。张骞能活着回来,这个向导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