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樊登读书《非暴力沟通》之感

2019-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6b31abcb5710
听樊登读书《非暴力沟通》之感

昨天李静老师在群里分享了一个链接,是樊登读书会里的一篇文章,我用微信登录成为7天免费会员,选了一篇文章《非暴力沟通》从昨天开始听,到今天一共听了3遍,我自我感觉还是没有完全听懂,还需要再继续多听听,多学习多实践!这几次都是在吃饭时跟老公和大女儿一起听的,大女儿听的很好,老公似乎没怎么听进去的样子,或者是说根本没当个事,很快吃完饭就下去了。

初次看这个题目有点不是很明白,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又什么是暴力沟通呢,听完之后才恍然大悟,我发觉我们家里几乎每天都在暴力沟通,之前我老公就经常开玩笑的说,我们以后都要互相捧,不能互相jue(意思是互相伤害)!我和大女儿就回他,都被你训练出来了,改不了了!

《非暴力沟通》主要通过一些例子讲了四个要点: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即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作者特别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

我们习惯于对看到人及行为做出反应,给出评判和分析,例如某人迟到30分钟,我们通常不会直观地说他迟到半小时,而是直接说他经常迟到、没有时间观念。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会倾向于听到批评,马上做出应激反应。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语言,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2. 体会和表达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要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同时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例如: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得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郁闷、苦恼)。

这个句子则表达了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时,我的心理感受。

当我们说“我觉得”时,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此外,还有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拒绝、被利用、被误解、得不到支持等。为了更清晰地表达感受,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的实际状况。

3.  感受的根源--需要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①责备自己。例如,有人生气地说:“我从没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②指责他人。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③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④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生气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指责、批评、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其一,“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义务使他人快乐;其二,“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其三,“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4. 请求帮助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应该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要求。如妻子希望丈夫能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这是她不想要的),但没有说清楚什么是她想要的。于是,我们鼓励她直接说出愿望,她说:“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

在发言时,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要的回应讲的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回应。但有时我们表达的意思可能与别人的理解不一致,这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

以上4点是我复制文章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阅读。

我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套用以上四个观点,举个例子试着分析一下,看看是否真的有效!(例子是现在写文章时想起来的,当时并没有学会套用公式)

今天大女儿在听着《非暴力沟通》时,跟我说:“我爸总说玩了一天的手机了哈,别玩了!”接着说:“他怎么不说我上了4个小时的课,写了2个小时作业呢?!”

我得分析:大女儿说的是观察(也就是描述事实),没有说到她当时的心里感受(我猜她会很憋屈),需要(她需要爸爸看到她努力学习的时候或者是听到爸爸对她努力学习的行为加以赞赏)和请求(她希望爸爸不要只盯着她玩手机的时候或者不要总说她玩了一天的手机)

再比如今晚,我定的婴儿用品(这次货品都是老公二姐要的,没有我们需要的),朋友给送货到我家楼下,我跟老公说需要他帮忙下去取。(描述事实)

老公:“怎么不让直接送到店里呢?二姐夫可以直接拿回家,这样咱们还得去送一趟,多简单的事啊!”(分析:老公的这句话有批评和指责,我感到不舒服)

我一想也是呀,怎么不送到店里?但是听他这么说,被责备的感觉,心里很不舒服!(我当时的感受)

我:“以前都是有咱们要的货,所以一起就给送来了,就这次都是二姐要的!”(描述事实)

其实还有一个想法我没说出来,就是送货距离问题,家比店里要近的多,我担心人家不给送。之所以没说,是因为,怕一旦说出来,老公的语言攻击就来了!(我当时心里的想法)

老公接着说:“这帮卖婴儿用品的,多远都会给送货!”说着就下楼了。(我认为这句话还是补充他批评指责观点,他认为我根本不需要顾及别人送货的距离远近问题)

等他回来,我的不舒服的感受还没过劲,不说出来很难受,于是我说:“听你这么一说,多简单的事,好像我很愚蠢的样子!”(这句话我没有说出具体感受而是有点责备他,我应该说出我的感受是他的那句“多简单的一件事”让我很不舒服!)

这是听了《非暴力沟通》之后,如果是之前,我一定会很生气的说他,不就是让你去取一下吗,不就是去送一趟吗,怎么就得这么指责我,好像我犯了多大的错误一样!如果是这么说,俩人还得因为这个事吵一会,我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老公却认为简单的事情让我办复杂了!(暴力沟通是会让一件小事随时升级为争吵的根源!)

通过对以上两个例子的分析,让我对《非暴力沟通》里面的四个观点有了一点初步的实践,虽然不知道分析的是否正确,但我仍然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学习多实践,不让家庭总是处于暴力沟通的环境里,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最后,引用文章的结语结束今天的话题!

我们不是生而就是圣人,在生气时我们天然地就会埋怨、批评、指责、挖苦、嘲笑他人,有时候甚至将这个作为勇敢的标签,但你会发现如果这样,你就会把自己的生活给搞砸了。

但每个人如果都能够记住这个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自觉地在每个关键时刻都深吸一口气,然后套用这个公式,真诚地倾听、反馈,相信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境界豁然开朗,这个看起来似乎并非高大上的工具,如果你能坚持“学而时习之”,就能达到孟子所言:“人皆可以为尧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