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之《序》
马赛尔.普鲁斯特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伟大的作家,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和巴尔扎克一样,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追忆似水年华》以追忆的手法,借助超越时空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地重现遗失的岁月,从中的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以新的观念和新的技巧,对日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安德烈.莫罗亚做的《序》,也是精彩纷呈、金句频出,现摘录一二以共享: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把外部的世界作为自己的领地,他描绘了整整一个社会,囊括金融界、编辑部、法官、公证人、医生、商人和农民。
《追忆似水年华》却实现一场“逆向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人的精神重又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
罗塞尔.普鲁斯特的见闻所及仅系法国社会一个很薄的剖面,他不是从广度,而是从深度上开掘他的矿脉。
作品的取材与天才的形成无关,天才能使任何材料生辉。
他的气质是神经质的,敏感到病态的程度。任何轻微的伤害或淡薄的敌意他都会终身难忘。
他是哮喘病人,每年有一定的时间闭门谢客。这种隐居有利于把生活转化为艺术。
“手法简洁,朴实无华,饶有韵致。”没有人比他更精确地记录下口语的音乐性和每个阶层的人特有的语调。
童年时代,他在维福纳河两岸漫步,曾经隐约感到在一幢房子的屋瓦下或者一颗长条拂地的柳树下面隐藏着某些真相,有待于他去揭穿。
透彻的分析、诗意的描写、对滑稽可笑言行地道的狄更斯式的描写,这一切都非高手莫属。
《追忆似水年华》第一主题是时间。人类毕生都在与时间抗争。他们本想执着地眷恋一个爱人、一位友人、某些信念;遗忘从冥冥之中慢慢升起,淹没他们最美丽、最宝贵的记忆。
“房屋、街衢、道路和岁月一样转瞬即逝。”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绝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他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在时间里。
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至少是不可认识的,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永远受到我们自身情欲的歪曲。每天清晨,有多少眼睛睁开,有多少人的意识苏醒过来,便有多少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