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百赞生活工具箱

加入简书4个月,从动笔写到受邀出书

2016-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金牛的牛牛
加入简书4个月,从动笔写到受邀出书

2016年8月里的某一天,在简书里写了我的第一篇关于英语学习类的文章——《一个财务狗的英语学习之路(如何自学通过上海高级口译)》,到12月为止过去的4个月里,陆陆续续地看书、写作,期间也参加过线上的个人知识IP课程,线下的写作课,有过公众号平台提出转发我的文章,也有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寄样书来,邀请写书评。作为一个写作方面的小白,高兴之余也很诚惶诚恐。

直到近期发生了两件事,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思考和反思。第一件事是一个流量很高的语言学习公众号的平台邀请我做一次关于英语学习的线上分享;第二件是有出版社来邀请我写一本财务管理方面的书籍。

对于这两件事,我意识到自己的第一反应竟然是紧张和胆怯。要知道我分享之后几天这个平台再次邀请的可是赖世雄老师。紧张的是自己的口语也在不断学习中,能带给别人他们想要的东西吗?声音会不会不好听?观众的反馈会不会很冷淡?

而关于写书,更是人生第一次——一本书从构思到出版需要经历哪些?我现有的知识储备能有用一批读者吗?会有人愿意买我写的东西吗?我是不是该推迟一下,等自己完全准备好了再去写呢?

可如果换个角度,这两个不都是把我自己过去的经历联结起来的很好的机会吗?

乔布斯那句名言——“你憧憬未来的时候,不会去想着把所有的事联系起来;只有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才会将这点点滴滴联系在一起。一定要相信,这些生活的点滴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产生联系”不就是这个道理嘛!

参加线上分享之前,我其实已经有了四年的ACCA兼职讲师经历,学生大部分是大二大三财务类专业的、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只是这一次面对的是更广泛的受众,对我提问的有还在初中的学生,即将面对四级考试的大学生,初入职场想要练好口语的白领,还有工作了十多年想要重拾英语的人。

那么我这次就要去思考怎么满足他们的需求,从日常学习方法入手?对英语不感兴趣的人怎么应对考试?

线上分享前,就像回到了备课的时候,思考PPT的内容排版陈列如何清晰简洁、看官们是不是会喜欢,对着大纲的脉络不断练习,自己和自己说话,讲到口干舌燥。

而写书,从构思目录框架开始重整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项技能其实是我在几年前自学ACCA时最大的收获;

学习如何写一本书,怎样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提供他们需要的而不是自嗨,刚好可以把我在10月底写作课里学到的东西都用起来;

大量地去阅读市面上优秀的作品从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软件系统,这些都将会是收获呀。

想起李笑来老师在他的《七年就是一辈子》书中提到过的两句话——

掌握任何一项新的技能,都相当于重生。学了却没有改变生活,那其实就是根本没学会。

接下来是一些我的个人体会和感悟。

首先,你得有一技之长的个人积累。

先给自己一段时间的技能沉淀。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吃饭化妆都能有百万观众观看直播的网红。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大浪淘沙的必定是滥竽充数的人,真才实学才会有人愿意为你付费。

想要学习一门新的东西,不管看了市面上多少种方法,参加过多少次培训,都必须沉下心来自己去琢磨、不断打磨更新自己,这是逃不掉的过程,因为别人的方法不一定对你适用。你必须在深度积累后有一定可量化的成果,别人才会去相信你。

其次,相信你自己。分享的本质是信息的不对称。

如果你的经验知识有可以帮助到他人的机会,就千万不要错过,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你会对别人有多大的影响。就像我大学时期的日记里摘录满了俞敏洪老师说过的话,对我的大学四年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即使他都并不知道我的存在。

每个人其实都是自信和自卑并存的矛盾体。一位教育培训的资深前辈对我说他不想做语音分享的原因竟是他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够好听,达不到外交部翻译韩刚老师那样的水平,虽然他的技能储备在我看来已是相当厉害;而别人对我口语发音评价很高的同时,我却觉得自己口语的进步空间还很大。

2016的年末,在机会和挑战面前,带着自我学习和成长的目的,我决定迎面而上,不断向前。


End.

我是金牛的牛牛

审计狗&ACCA培训讲师

此生三大乐事

英语·健身·旅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