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智随想-圣诞节一顿吐槽
2018年12月25日 学智随想-圣诞节一顿吐槽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bbad27fa0c51cc53.jpg)
今天我来菲律宾的第三个圣诞节,因为一直没有参加任何当地人的圣诞当日活动,也没有出门闲逛,因此我也感觉不到基于宗教的节日对于我个人而言有什么兴奋,但菲律宾各地都很热闹就是了,毕竟是个高宗教信仰的国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2e5501f9ab7a1ea7.jpg)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一直传言中国政府发文“党员不许过洋节”,有很多人找我讨论此问题,我直接否定之,胡扯,最简单的一个现实,梵蒂冈教皇刚刚派人来中国,认可了中国教区的几个主教,咋就可能禁止过洋节。后来的事情此事逐渐发酵,最后证明是“谣言”,且几乎每年这时候都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bf0f01255734bcd2.jpg)
昨天还看到一篇文章《圣诞节吃饺子是我国重要习俗》,内容当然都是段子,但是就目前中国实际情况,特别是北方,好像什么节都是吃饺子。至少我家里,通常都预备饺子,无论什么节,洋节也好传统节日也罢,至于是什么节不重要,吃饺子最重要。
到了圣诞节这天,也就到了单位的财务的结算日,基本上2018年的经营状况也就一目了然了,总之很惨淡。2018年7月1日开始北京开始要求社保个税一致(不是2019年1月1日开始的),我们当然不会在员工社保上做文章,但是出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就是绩效工资或者说浮动工资(比如提成),合并为总收入,并保持社保与个税一致。这就费劲了,如某员工本月工资5000,提成5000,按原来的算法5000为基本工资,按5000基数交社保,但提成那5000,合并进总收入,然后减除3500,算个税。现在就麻烦了,这个月发10000,那么社保按10000基数交及个税,可到下个月此员工绩效不合格,就发5000基本工资,那么社保基数可不是临时可以调的,一年才可以调一次,那么此员工本月实际到手的钱就出现了实际收入减少。这种方式我们已经执行了6个月了。我就想知道既然社保和个税一致,那么是否应该推出动态社保基数,否则员工的实际收入再此方式下收入在减少,企业负担在加重。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a1510d6b5abf2f0f.jpg)
2018年10月开始对所得税进行核查,又有在孵企业补了不少税费,然后通知我们,在孵化器内的房租付不起了,中止合同。孵化器作为初创企业的“福利单位”,基本上已经算同等位置办公楼里最便宜的,居然都租不起了。这也导致孵化器形成了一个收入损失,这让孵化器也就举步维艰了,2019年咋办我也一时想不明白了,也许过了年,根据扶持民营企业的新政策,希望有点儿能落地的扶持措施。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7841d46e9063743d.jpg)
随着中美贸易战进入一个90天的停战期,以及美国关于知识产权的管控手段,我真的很替初创企业担心,没成果,没知识产权创业基本上就是没希望了,可是如果是科研院所转移出来的专利,谁能确定不碰上国外知识产权抄袭这颗“定时炸弹”。还有即使什么都没有问题,那么市场在哪里?基本上初创期企业(别老看独角兽,那是极少数),混得好的,也是给国企上市公司做分包的,技术上也是做得蓝领的活,混得不好的,接的活儿都是三包四包下来的活儿,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利润了。我当年做科技公司的时候接到一个我们看似好活儿,结果到最后才发现到我手里已经是第五包了,比发包方(国外企业)给出的价格整整差了20倍,本来想做完了,根据效果,那不是以后还能接到类似的,或者直接跳级到三包,四包,结果活干完了,因为性价比低,发包方没有后续的活儿了,可我们人都配齐了,养着员工等活儿,结果半年没活儿就只能遣散,重新开始。现在新的社保个税一致下,一旦初创企业出现类似情况,恐怕直接玩死,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了。
有人说,初创企业创立的时候融资呀,不就有钱了。提出这种观点的基本上就是没创过业,要不就已经失败了。融资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其实就一种毒药,饮鸩止渴。2006年我就主导过融资,2个月,一部商业计划49稿,2300万落地,公司当时老板租一层写字楼,然后招募美女秘书。我记得当时光秘书(总裁助理)就6个,后来因为她们实在是没具体工作,就往各部门分配,我面试了3个,结果三个都被我退回了,啥也不会呀。2007年6月资方让我述职,因为按融资计划花钱是基本的规则,我问老板剩下的钱呢,他说花完了。我找财务核对,说老板把钱寄回家买楼去了。没辙,只能我辞职,实在没法述职。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6ed558729fac916c.jpg)
其他别人的例子更多,但都不是我亲身经历的了,因此到现在我一直不主张初创企业融资,因为一旦这么容易拿到钱,谁还好好开发原来计划中的那个产品或者技术。这等于就是文件换钱,然后就跟天使一起写文件,骗Pre A, 再跟着Pre A写文件,骗A轮……,再回头看看原先的那个产品,还停留在想象阶段呢。
这几年中国的创新创业大潮,还催生了一个人群-创业导师,这里面不乏有些有水平的。可大部分都是“外行”,有不成功的创业者,有原来给人打工的“能耐人”,有投资商的“马仔”的小弟,有开饭馆的变身的,更有一帮连一天公司都没开过,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的人。创业导师这个群体鱼龙混杂,但是臭鱼烂虾多一点。跟我比较熟悉的,都是还不错的,见一面我就拉黑的(心理上),才是大多数。在我这里就一个鉴别方式,如对方问孵化器能给初创企业提供什么服务,只此一句,您就别再创业导师这个群体里“毁人不倦”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bb4dd4c3784892dd.jpg)
最近还有一种人也让人挺生气,通过一个微信群加好友,通过后说:我有几个群给你推荐一下。发来几个群,让我加。我根本不知道那是干啥的,还没来的及点,又说:把我也推荐到您的几个群,互相学习一下。遇到此情况,直接拉黑,费什么话,行为上就是骗子,还要打着推荐人的名号,骗别人。美其名曰:社群思维。
还有一周就正式跨入2019年了,我得好好思索2019年该怎么办。现在嘛,欢度圣诞,吃饺子去喽。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8b3f5d5bb7fead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