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 《未来简史》20180110-20180119
1. 推动社会变革的不是我们对真实现实的认识,而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也就是宗教的力量。
2. 人文主义就是现代世界的宗教。
3. 科学和人文主义有一个交易,使得我们现在对人文主义的信念越来越强,而且要根据这个信念去改造世界和自己。
4. 但是人文主义有个本质缺陷,会让这个故事在未来讲不下去——必须换一个新故事。
1. 我们现在要从智人向“神人”演化了,为此我们正在干三件事情:第一是追求获得永生,第二是追求幸福,第三是直接成神。
2. “学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去预测未来,而是把你自己从过去解放出来,去想象不同的命运。”
3. 单个人的具备想象的功能其实还不算厉害,真正厉害的,能让人群实现大规模的灵活合作的,不是个人想象出来的主观现实,而是所谓“互联主观”(Intersubjectivity)——人幻想出来的虚构的东西,而且还能让人人都相信。
4. 人比动物强就强在人能通过某种假象出来的意义,把众多的人高效地组织起来。
5. 虚构的强大力量,不在于它离距离真实有多近,而在于它能把更多的人有效地组织在一起,促进这些人的合作。
6. 宗教满足三个特点:它有一套号称不是人发明的,而且不能被人改变的道德法规(moral laws),要求人们必须遵守。它给人们一个许诺:只要你遵从这套法规,就会有什么什么好处。它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设想的社会秩序。
7. 宗教关注的是秩序,而科学技术关注的是力量。
8. 宗教给人提供的道德指引包括三个部分:道德判断、事实陈述、道德指引。
9. 我们的一生之中,有时候我们伤害别人,或者被伤害;有时候我们同情别人,或者被同情。如果你去注意体会这些伤害、同情的感觉,你就会越来越敏感,那么这种体验对你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道德知识。逐渐你就会分辨对错,成为更有智慧的人,这就是人生的旅程。
10. 人文主义的三大派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进化人文主义。
11. 自由主义重视每个人的体验,是基于三个假设:第一,我有一个不可分割的“自我”,所以英文才叫in-dividual。只要用心审视,我就能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我要倾听这个自我的声音。第二,这个真实的自我,是完全自由的,也就是说我有自由意志。第三,没有人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只有我才知道我想要什么,所以不论是作为选民还是作为消费者,我都必须自己说了算,而不能让别人替我做决定。
12. 自我可以分为“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和“叙事自我”(narrating self),体验自我在评估一段经历的时候,会对这段经历的长短没有感觉,而只在乎这段经历中感受最强烈的部分,以及结尾部分,这叫做“峰值-结尾规则”(peak-end rule)。叙事自我一直都在讲故事。
13. 生物学对人脑了解得越多,越发认定,人只不过就是一台计算机。所有过程无非就是物理和化学,人和动物一样,无非就是 各种算法的集合。
14. 从现在看,世界有三个趋势,对应着人的三种不同的命运:
a. 人工智能如此强大,人作为一个工作者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都没有了,那么政治经济系统就会认为人没有价值。
b. 也许人类整体还是有价值的,但是每个人作为个体,是没有价值的。
c. 也许有些个体还是有价值的,但他们是经过了生物学升级改造的“超人”。
15. 计算机算法跟我们的关系,大概分三步走:
第一步,算法相当于是我们身边的先知(oracle),也就是一个算命的,你有什么问题问它一下,但是决策权在你手里。
第二步,算法相当于是我们的代理人(agent),你告诉它一个大的方向和原则,它去执行,至于执行过程中一些小的决策,它自己说了算。
第三步,算法成为了我们的君主(sovereign),你索性就什么都听它的了。
16. 目前能看到的新宗教有两个,一个叫“技术人文主义”,就是要以神人(利用生物技术主动升级了的人)取代智人;一个叫“数据教”,而作者赫拉利更看好数据教,也叫数据主义(dataism)。
17. 数据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信息要流动。数据主义的戒律有两个:第一是你要跟尽可能多的媒体和信息连接,不断产生和消化信息,最大化自己的信息流。第二是你要把更多的东西跟万物之网相连,哪怕是有些东西自己不愿意联网,你也要设法让它连上网。
18. 学历史不是为了预测,了解历史,恰恰是让我们能多考虑一种可能性。
19. 我们没有真实的自我,也没有自由意志。我们比计算机多了一个主观体验,也就是意识,但意识可能只不过是个精神污染。
20. 赫拉利邀请我们关注三个大问题:
a. 生物真的只是一堆算法么?生命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b. 智能和意识,到底哪个更有价值?
c. 如果那些没有意识但是有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