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全力?
尽全力?
放假前,跟同桌说着,“如果这个假期不好好努力的话,回来真的会很后悔的,不知道会怎样的”。
到了今天,才从战友里口中知道“只要你没有浪得太厉害,都不会后悔的”。对于我,根本无后悔一说,重头来过,我还是会这么过,每天都在学习,音乐,发呆,手机之中挣扎。尽全力这三个字,我没有勇气保证。
放假前定制的日程满满的学习计划,满得溢出了水,就像政治的一道漫画选择题,一个领导对着自己的报告喷着水龙头式的口水,反映的哲学原理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放假前脑补着,在寒假里早起贪黑般刷题学习,想象着自己逆袭的结果,却没考虑到在家里不会克制自己的实际情况,太天真。对着几十张卷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厌倦。
一个人的时候,没有音乐,仿佛就真的只有一个人。这个假期里,耳机是随身携带的。有毛不易的无问,程璧的光芒(竟然有简友说听起来像老年歌?!),陈粒的走马,宋冬野的安和桥,陈鸿宇的理想三旬,还有神秘巨星里的Main kuan hoon我是何人。
(有一天把main kuan hoon设为闹钟铃声,打鸡血般的起了个早床,每学习40分钟,就听一次充能量,一个充实的早上眨眼过去,可能是鸡汤沸腾了。第二天起,再次听到main kuan hoon的铃声,一动不动的躺在床上,内心平和的等它唱完自动关闭,才知道鸡汤还没煮熟。)
卸了微博之后,确实多出了很多无聊的时间。开始频繁的刷简书里的文章,一直企图刷到共鸣的,刷多了,鸡汤与反鸡汤文章都变得无趣。只是从中知道了一点,高考之后,并不会如释重负。面临的也许还有,被调剂的专业,室友之间的小纠纷,考研的选择……想多了,把自己给绕进去了,被简友点醒,“这都是高考之后的事啊”。尽管如此,也没有能够为之单纯的奋斗的一个梦想,“因为有梦”这句话,都是奢侈的。
“高考的孩子,有时真的连春节都过不好。” 想补充一句,除了那些有梦的人。
年初一去看了唐人街,看的时候是很爽,感觉不到自己是要高考的人。看完了,自己不断在心里默念,不能放松,快要高考了,还要学习,虽然会忍不住回想起一些剧情。刚刚战友准备进去影院看唐人街的时候,对我说着,也是对她自己说着“好了不要想作业不要想考试”“我要进去了”“我没有作业,我啥都做好了”——一个打算看完电影回来之后熬夜的高三党这样自我安慰着。
高三的孩子,看场质量高的电影,会耗费很大的精力。
这个新年收红包的时候,唯一不同的就是多了一句话“考个理想的大学”,吃团年饭的时候多了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我的大学,我的专业,甚至是我的就业方向,一本正经的为我的未来铺路。 有时候,大人们的期盼并不会成为动力,反而忘记了要为自己而活。渗了钱,再加一点家人的顾虑,梦想变得更远。
想知道到底到什么时候,高考不会再成为一件看起来天大的事。
身边的人,大致分三类。一类,典型的南方人想去有雪的地方;一类,安守本分待在家人身边的;一类,由于各种因素去往各地,比如偶像、喜欢的人、梦想、野心……
她说“高考后,想逃离这个从小长大的地方,不仅仅是离开这个小城,但也不是越远越好,只是想去一个谁也不认识谁的地方,重新认识自己,寻找自己。找到了,再回来。”
今天,有家人,有简友,有音乐,有一颗复杂的心。
后天,只有学习。
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