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亲子绘画心理成长营感悟打卡2/10


画者基本情况:
男宝4岁,母亲33岁,项目经理
画前当天让你印象深刻的事:
孩子有些起床气,快到幼儿园门口又打退堂鼓,最终在我的鼓励与安抚下,勇敢走进幼儿园。
画前的心情: 轻松
绘画的过程:
当我开始画时,我的脑海呈现了牛儿吃草的场面,本能觉得那只牛代表着我的母亲,于是我很快就把牛画了画了出来,而在画兔子时,我本想画一只正脸朝向母牛的兔子,但不知该如何画得自然,最终反复涂改了几次后,兔子是背对着妈妈的。画完了动物,我依次画了太阳,云朵以及青草。
画后的心情:
如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让我感到心情舒畅。
画面的故事:
在一个微风拂面,阳光明媚的春日,牛儿一边休闲地在草地上吃着嫩嫩的草儿,一边扭头望着不远处正在安安静静地吃胡萝卜的兔子,周围的一切显得很宁静而和谐。
结合本节要点的绘画觉察和感悟:
本节听课的感悟:
我想我之所以画牛儿来代表母亲,是因为牛的一些性格特征与母亲极为相似。母亲为人尚算随和,但也倔强,为了生计而勤勤恳恳忙碌了大半生。画面中牛儿休闲地吃草,可能是我在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在儿时的时候,她能够有时间停下来陪陪我,关心我的身体与成长。成长过程中,母亲长期以来的忽视,让我的内心很封闭,不太自信,我既想获得她的爱与关注,又想要远离她。
从儿子的画中,我看到了两代人亲子关系的改变,儿子对母爱的整体感受是良好的,妈妈可以陪他玩,也可以保护他,这让我感到欣慰。儿子也许继承了我的敏感,所以情绪感受力比较强,但儿子会比我更善于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他也很善解人意,懂得关心人。在儿子的眼中,自己的妈妈很强大也很聪明机灵,尽管我自己常觉得不太自信。
本节课程对自己的启发:
虽然我的童年不可重来,但我有能力守护自己孩子的童年,给他一个快乐无忧以及有母爱温度的幸福童年。
接下来的一小步(越具体越好):
1、多多鼓励孩子,看到孩子的微小进步
2、多陪伴,记录儿子童年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