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95——藤蔓虬枝爬墙
这两张照片同样是拍自苏州天平山。冬去春来,一切植物都开始有了明亮鲜艳的色彩,古老的建筑物都被点缀得栩栩如生,仿佛也随着万物开始复苏了。
拍摄第一张照片之时,我尝试拍摄了几张,想把前景层次丰富的翠绿碧绿的灌木丛及后景的土黄色墙及爬山虎同时拍入,尝试了几次,这是最好的一个取景角度,拍完后,我便欣然向另一头走去。之后,我见一个摄影爱好者继我之后同样对这片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驻足拍摄,我看他拍得比我更加认真,拿着相机来来回回从不同的角度尝试,我漫步至前面庭院的尽头时,回过头一看,他依旧在执着地拍摄着。我很好奇,他的镜头里会是什么样的风景。我突然发现,我拍了这么久,竟从未有过一个摄友同行过,从来都是“孤芳自赏”。若是一起同行的人同样爱摄影,大概会各自探讨各自的拍摄角度及审美视角云云,你会好奇同伴拍摄的,同伴也会好奇你拍摄的,甚至,你会突然大加赞赏同伴拍摄的某一张照片,同伴亦会突然大加赞赏你拍摄的某一张照片。互相提高的同时或许会一起携手发现更多的美。
事实上,我总认为事时观照和事前观照或事后是有挺大区别的,就事时观照而言,若是一起身处于同一个空间和时间里,看到拍摄出的成果和原景的对照,这种对比所带来的震撼力更加真实有力。而事前或事后观照,即只看到拍摄的作品,却未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空间和时间里,或者说未曾去过真实的空间里,或者说曾去过真是的空间里。的确,美丽的照片同样能够带给观者强大的震撼力,但是却不及亲临亲观的体验来得真实有力量,毕竟,摄影是艺术品的一种,它是对生活原美经过加工的,对某些特征进行放大,对另一些进行淡化,不同的视角更能给人以完全不同的审美体验。很通俗地来说,若是来到一个风景优美之地,你见到摄影师捕捉到了美丽的风景,你会赞叹拍得真不错,然后或许你会下意识抓起自己所有的拍摄工具开始拍摄;而若是先看到某地摄影师拍摄的美丽照片,之后再亲临此地,或是你曾亲临某地,而后再看到摄影师拍摄的美丽照片,那你或许会不屑,哪有照片中的那么美。这便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态了,第一种,你会觉得真实可靠,而第二种,你会觉得虚伪浮夸,可景色是同样的景色,照片也是同样的照片。
其实,我通常的心态是,亲临现场,未见别人拍摄之作之时,拍到满意的照片会拍案叫绝,乐滋滋满载而归。而先见大师作品,后亲临现场时,我会开始寻觅拍摄的角度,有时景色也会在同一角度因为时间差异、天气差异、气候差异产生很大的不同,但是若是我能拍到与大师类似的照片或是自己满意的照片,同样都会拍案叫绝,乐滋滋满载而归。当然,若是我曾亲临某地,而后看到大师力作,我也会惊叹,竟然能捕捉到这么美丽的瞬间,会有些遗憾自己未曾拍摄到过。不过,倘若回看照片发现自己也曾拍摄过类似的,或是拍摄过其他满意的照片,便会更稍安勿躁、息事宁人些,甚至会如同重获至宝般拍案叫绝,也像个乐滋滋满载而归的渔夫。我想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大约寻找美,发现美是至关重要的,摄影,本身便是一个这样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放大美的过程,若是一直都能保持这样的心态,大约会更易得好照,或者说更易得自己满意的照片,且不会对景点失望太大。当然,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一直抱有如此美丽的心境?我也时常会因为很多原因错失拍摄,但一般的情况是,带上一台相机会好些,有的时候就像个猎人一般,因为毕竟这么重一路上背了出来,若是不得一二满意之作,着实对不起自己这一番劳累与辛苦。
喜欢自然风光的朋友们欢迎点击继续阅读我的其他相关文章:
《跟我走,我带你看一看五彩斑斓的枫叶!》
《瑞雪兆丰年,拍雪初体验——江南雪景》
《彩秋持笔绘乾坤》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一)》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二)》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三)——摩洛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你还记得儿时的狗尾巴草吗?》
《你可曾注意过路边挂满红色果实的小植——接骨草》
《Day 90——千层金万层碧》
《Day 88——藤竹绕屋》
《Day 87——藤蔓》
《Day 84——枯草虬枝清波,冷冬》
《Day 82——彩冬》
《Day 7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Day 61——寒风夜袭,更吹落,樱如雪》
《Day 39——翠竹林林》
《Day 28——翠叶蓝天》
《Day 21——千层色》
《Day 18——水面秋色》
《Day 14——枯藤老树》
《Day 13——白云千朵》
《Day 12——清荷碧影》
本文图文皆原创,严禁盗图,违者必究。但是欢迎转发点赞关注哦~~
PS: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连载《MinnasCamera》及《一图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