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荐情感专栏

老田家的小二妞——1

2017-03-21  本文已影响25人  没信号的路游器

       开通简书纯属偶然,遇到简书便一发不可收拾,感谢这一方天地,满足一个人小小的码字梦想。

        我喜欢新闻评论针砭时弊的锋芒和为民生进言的温情,一直想让评论成为自己所擅长的文体,可是懒得动笔思考浅显,让评论成了我的隐痛,我想要写好,却又无能为力。刚才又逼我自己写了一篇惨不忍睹的评论,可是我有进步了,最起码我写出了一些我的想法,继续坚持吧,不做,想得再美好也是徒劳。


        我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开始还是带着欣喜和希望的,在那个重男轻女还盛行的时代,我有一个姐姐,爸爸妈妈在家排行老大。爸爸当时还是个大孩子吧,家里的长子,从小到大一直就备受宠爱,虽不至于娇生惯养,但是关心、体贴人还是不会的。小时候的记忆里对于父亲的印象很模糊。

       母亲是个任劳任怨的女人,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家庭贫困的双重冲击下高中肄业,经人介绍嫁给了同村的父亲。虽然是一个村的,但是了解并不多。在刚刚适应了母亲的角色后,来不及喘口气就又有了我。农村繁重的劳动,生活的重担,母亲没有享受到任何孕妇的特殊待遇,甚至怀着我的时候还背着喷雾器给棉花喷洒农药。二胎需要勇气更是一场历劫,感恩又心疼母亲的付出。

       我的出生没有给这个家带来太多的欢乐却剥夺了姐姐对母亲的依恋,我出生的时候姐姐还不到两周岁,就不得不离开母亲和奶奶住。离开了母亲的孩子,总是焦虑的,据奶奶说,当时还没有太多的钱,只能是一半炒面一半奶粉给姐姐喝,可能这样会饿的比较快,姐姐总是会再半夜醒来,要奶喝,然后奶瓶还没到嘴边就喊热,甚是折腾人。这是姐姐离开母亲的焦虑吧,有人说,强行和父母分离对于2周岁以内的孩子来说,不亚于成年人失去至亲的痛苦。

        两个孩子,苦的是妈。爸爸还不会照顾人,只能是母亲一人辛苦拉扯我们长大,虽然家里有姑姑和叔叔,但是受累最多的还是妈。后来听母亲讲起,难过的时候,会抱着我,领着姐姐,坐在巷口的石头上,默默的掉眼泪。

        童年的记忆是模糊的,只能通过他们的讲述来了解自己的童年。我小的时候,还算听话,自己躺在床上不哭不闹。等到差不多会走的时候,会自己扶着窗台,开心地唱歌。我两周岁的时候?具体时间我真的记不清,母亲又怀孕了,然后得了严重的妊高症,眼睛都几乎看不见了,用她自己的话说,“你是捡了个妈。”最后还是没保住孩子,还差点搭上自己的命。我从来不敢问起母亲这件事,我知道,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孩子,无论是出生的还是夭折的,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那种痛,始终在心底最深处,不忍触碰、不能提起。母亲跟我唯一一次提起,是夸赞我听话。母亲病重住院,最后已经严重到连药片都消化吸收不了,大颗的药片吃进去,然后再囫囵的排出来。爷爷带着我去看母亲,还没断奶的我这家中也没有哭闹,到了病房,只是踮着脚叫“娘”。爷爷拉着我回家的时候,会乖乖地跟母亲再见跟着回去。

坚持日更——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