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读书笔记1

2018-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七色儿

前言

卡尔·荣格后来发展为 20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国外心理学家及流派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还是陌生的。根源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就像曾经的政治课里学到的——在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意味着物质丰富、温饱得到解决,人们初步开始注重精神生活。也就是说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世界也就是近些年的事儿,而且也只能是一些中高阶层更关心的事儿。对于在本书中用心理学家流派开头,放在中国,决定了这部书目标受众只能是小众的人群。

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身上, 深度工作的普遍存在现象很值得强调

作者在前言想借用一些大人物的例子来说服别人相信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分别有心理学家、小说家、企业家(比尔盖茨也可以称为创造发明家,在这个例子中,更适合的角色是创造发明家)、艺术家,估计国人最熟悉的是比尔盖茨,但是举得例子还是有点太深入了,这跟作者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博士教授的身份颇有关联。普通人只知道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在软件领域开山拓土成就非凡,但是对于这个案例,两周的深度工作时间,作出了重大而又成功的决策, 将微软的注意 力转移到一家名为网景通讯 (Netscape Communications)的新兴 公司。这个意义对于普通人来讲还是难以get到。

而另一方是克莱夫 ·汤普森(Clive Thompson)等对科技 持乐观态度的人,他们认为这些工具 当然会改变社会,但是会使我们的生 活更好。比如谷歌或许会使我们的记 忆力退化,但是因为我们此时能够搜 索到任何想要知道的事情,所以不再 需要好的记忆力。

作为一个知识工作者,职场中确实被越来越多的网络工具弄得支离破碎。比如以前一个领导,总是掌握最新的网络词汇,要求下属学习新的互联网信息,即时通信工具、邮件回复很快,声称“快速反馈”、“发声”是网络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的存在感。有时在午休时间碰到她独自去用餐,一边快速的走路,一边眼睛不离手机翻查着什么,在领导同仁的眼中,她无疑是繁忙和敬业的。但是我知道,她亲手写出来的方案,表面看似高大上,内部被老板公开称赞,然而在客户面前被批严重跑偏。

我在此话题上的兴趣在于一 种更实际和关乎个人利益的主题:向 浮浅工作转变的工作文化(不管你认 为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好还是坏)使少 数能够抵抗此种潮流、优先考虑深度 工作的人享有极大的经济前景和个人 发展机会。

本书的关键论点,“经济前景、发展机会”很吸引人。作者避开了无谓的哲学争论,直接指出本书的目的——实用性,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群阅读,而且我认为这显示了作者论述的完整性,而且还很真诚、聪明。有所为有所不为。

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雄心勃勃。没过 多久他就意识到,如果自己主要的职 业技能可以通过一个 Excel 宏解决, 那么这些雄心壮志终会遭遇挫败。

作为一个勉强算咨询圈儿的人,这个例子我很熟悉。很多工作真的是低水平的重复劳动,区别在于有的领导在不断的更新工具不断的减少重复劳动让大家回归都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有的领导把这种视做吃苦耐劳的标志,我呸!但是这小伙的例子还是很励志的,我虽然不是IT行业,但是我也深知写程序是一项高智商高门槛的工种。能从一个做Excel的转行为优秀的程序员,这不算重大产出的话我不知道啥还算。这个故事我服!

它之所以有价值,有两方面原 因。

学习原因和互联网的赢家通吃原因。这两块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收到终身学习和赢家通吃的相关文章。而且都是我比较信任看重的媒体发出的。这两块的重要性已经在一个圈子里做到了共识。

这个人在还没到 法定喝酒的年龄就被麻省理工大学聘 为教授 ...... 去年他发表了 16 篇论文。

美国法定喝酒的年龄,我查了一下,是21岁,确实牛!天才都是极度专注,专注到痴狂和常人认为怪胎吧。发论文对于普通人来讲太遥远,所以文中多次提到用论文数量来衡量成果,对于普通人感触不深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