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养老金差距大,网友认为是这三大原因造成的,你赞同吗?
社保知识,小龙虾每日分享第771期,欢迎关注!
企退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已经在3200元左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没有具体数据公布,按照6500元计算也不为过。
不可否认企退养老金也有过万的存在,但那是300%缴纳的少数,大多数都是60%缴纳的低于3000元的群体。
同样的道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也有只有3000多元的存在,也有过万元养老金的存在,当然他们是按照工资的100%进行缴纳。
但是,两者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一些人对于差距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今天简单的分析三种:
一、政策不公平
许多人认为养老金制定的政策不公平,甚至有人认为养老金差距大是因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采取了两种养老金计算方式。
他们认为计算养老金的时候,机关事业单位按照高的方法计算,企业则是按照低的计算!
【小编解析】
2014年养老金已经并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开始缴纳养老金,但是存在10年的过渡期。
过渡期内,按照新老办法同时计算养老金,老办法高则按照老办法计算,新办法高则按照过渡期年限补发一定比例的养老金。
换而言之,2024年以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企退人员都是使用一个公式计算养老金!
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统筹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区域性增发!
二、视同缴费不公平
也有一部分认为是视同缴费年限造成的差距。
同样年龄的两个人,机关事业单位要比企退人员多了近20年的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要多。
【小编分析】
这个不可否认,视同缴费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性。
比如,视同缴费10年计算出来的过渡养老金要高于正常缴纳养老金10年计算出来的统筹账户养老金。
同样的年限,同样的基数,但是过渡系数一般在1%至1.4%之间,高于统筹账户计算基础养老金的1%。
更何况视同缴费指数这个关键因素,不同地区的视同缴费指数差异很大,有的地区不大于1,有的地区恒等于1,有的和职称挂钩,有的和实际缴费指数挂钩!
不能否认机关事业单位多了近20年的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是20年的过渡性养老金,但是企业同样多了20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不过,综合看,20年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养老金要高于20年缴纳计算出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但是,过渡性养老金只是改革的时代产物,未来,准确的说2014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将不会存在过渡性养老金。
2014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会与企业退休人员一样,不再存在视同缴费年限,也不会有过渡性养老金!
三、财政拨款的不公平
这部分群体占了大多数。
他们认为自己在单位上班创造了效益,机关事业单位不产生任何效益;
他们认为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纳养老保险是因为自己的税收;
他们认为自己养活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小编分析】
小编的观点:没有谁养活了谁,每个人或者说任何人都是自己养活着自己!
企业人员确实创造了价值,但不能否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价值。
企业人员的健康谁在守护?企业单位的安全环境谁在守护?
学校老师、医院医生、警察、法院、市场监督、税务、水务等等,哪个部门没有其职责?谁能否认他们存在的意义?
至于许多人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使用财政缴纳养老保险,确实如此!
小编认为: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受雇于国家,国家用财政支付薪资、购买保险难道不是应该的?
员工受雇于单位,单位用利润支付员工薪资,给员工购买保险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至于财政来源于税收,税收来源于单位、个人上缴。
这个确实如此,但是不能代表个人就能轻易决定国家财政的使用。
说句难听的,单位的利润还是员工创造的呢,员工能否决定单位利润的使用?
今天的分享完毕,知道大家觉得是否有道理,或者说出你的意见与看法.
欢迎留言、转发、收藏和点赞四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