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靠着运气;
但是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着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
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而造成的。
这个世界上超过95%的人都处于一种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没有思考能力,每天只是在低水平的重复劳动,所以大多数人都是碌碌无为。然后一些人不是不想做事,而是认知不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做。
在如今社会高速发展变化的环境下,一个人只有自我否定,保持空杯心态,不断学习,打破认知,才有可能真正成长,实现跨越。
你是拥有10年工作经验,还是2年工作经验用了10年,尤其在互联网行业,工作10年的人并不一定比工作2年的人强,北上广深很多优秀的年轻人,疯狂学习提升,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
人和人比拼的,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执行很重要,但执行本质是为了实践认知。
人类日常生活中会有2种逻辑形式:1、归纳法 2、演绎法
一般人都会习惯用归纳法,比如:
空间性归纳:在亚洲、欧洲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所以全世界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时间性归纳:在我们过去经验里,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所以将来太阳会继续从东方升起。
因为人很懒(节省大脑运算空间),所以一般会用这种思考方式。
今天跟昨天一样,昨天和前天一样,所以在我们经验里,未来总是和过去一样。
凭过去的经验来做出判断,容易犯经验主义,过去成功的原因,可能就是现在失败的原因。
一些以前很辉煌的公司,如诺基亚、柯达等,正因为公司高层的对行业变化的认知不够,所以就衰败了。
“在不连续时期,除非是企业领导层有所异动,从而引进了更新、更适当的心智模式,否则原班领导者是不可能放弃现行心智模式的。”——理查德福斯特《创造性破坏》
人类大部分时间都在默认使用归纳法,如果归纳逻辑本身有结构性缺陷,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还有另外一种逻辑形式叫演绎法,演绎法是理性思维的主要用智方式。
全世界只有古希腊有演绎知识。
我们相信“眼见为实”,看重”现实“;
古希腊人:只有瞎子才能看见真理。看重”逻辑“
亚里士多德只相信演绎法逻辑:必然地导出
演绎法最初的形式为“三段论”,举例:
所有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
归纳法与演绎法之争的要义:假设在先还是实践在先?逻辑引导实践还是实践引导逻辑?
东方人的思维:"技艺思维","操作上的试错法"
实践操作在先,经验总结在后,这是典型的归纳法思维,实践出真知。
逻辑比事实更真实,只要逻辑上成立,事实上一定成立。
什么叫知识?用先验逻辑形式整顿经验信息,形成普适知识。
感性:感官 + 经验 => 信息
理性:逻辑 + 信息 => 知识
凡是感官和自觉得到的经验,都不能构成知识。不经过思维整顿的经验,全是假象。
仿佛人类认知史的进化就是一个从“眼见为实”向“逻辑为证”的方向发展的进程。“符合逻辑”便是最深刻的“符合事实”,所有大科学家都是用演绎法。
演绎法“必然地导出”:如果前提正确,那么结论一定正确。
所以前提很重要,要找出重要隐含假设。
乔布斯:我们坚信,如果能打造出打动人心的好产品,用户一定会喜欢,如果他们喜欢,他们一定会掏钱买,我们就能赚钱。
亚马逊:始终以顾客为中心,不断给用户更多选择、更低价格、更快配送,所以就能不断快速成长,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商平台。
电影《林肯》,在签发解放黑奴的法律之前,林肯一人独处书房,手里拿着《几何原本》。林肯这种笃定的力量就来自于: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真理:人生而平等。——《独立宣言》第一句话
对于个人来说,当我们遇到困境的时候,要去找到困境背后的隐含假设。当我们“看到“隐含假设时,我们就开始打破它了。
与领导讨论问题,要把问题背后的问题找出来,这样探讨才有意义;很多人遇到问题,没有认真思考背后的原因,就直接找上级求助怎么办,错过了思考的机会,在职场就难有好的发展。
“如果你身处系统之内,永远无法看到系统本身的隐含假设,只有跳出系统才能看到系统的边界,就像鱼跳出水面一样才会看到自己生活在水中。”
靠自己打破认知是非常困难的,有个好的办法就是去找比你认知高的人求教。空杯心态,放下恐惧,不拒绝改变,认知升级就是捅破那层窗户纸,个人也就自然成长了。
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
我是努力奔跑的许小敬,关注我,分享实用的职场&运营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