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18 精神分析诊断 第七章
2023-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千千若水
精神变态人格
诊断标准:无论是“被动-寄生型”精神变态患者还是攻击暴力型患者,都具有战胜他人或有意操纵他人的固有观念。
1.人格驱力,情感和气质
气质是天生的,具有反社会倾向的儿童天生就比同龄人表现出更多攻击性。
生物基础:在童年遭受忽视和虐待,会对个体的前额叶皮质发育产生影响。精神变态患者的大脑回路中管理语言和情感的区域存在明显异常。他们往往用行动表达情感。
2.防御和适应过程
精神变态性个体的主要防御是全能控制。他们普遍缺乏良知,表现为超我的缺陷和对他人基本依恋的缺乏。
精神变态患者的操纵是有意的,但是癔症和边缘型患者的操纵是无意识的。
精神变态患者对投射性认同十分依赖。逃避责任也是诊断精神变态的重要依据之一。付诸行动是精神变态个体的典型特征。
3.关系模式
反社会人格者的童年充斥着不安和混乱,教条式的严格夹杂着过分纵容和忽视。他们缺乏用语言表达内在体验的动机,也缺乏通过对话理解他人的能力。他们很难体会到爱与被爱,相反会认同自己内部原始的自体客体。
另外一种养育模式是,父母助长儿童的全能幻想有关,父母反复传达这样的信息:生活不应限制个体与生俱来的特权和优势。他们不但赞同孩子的挑衅心理,自己也付诸行动表达对权威的仇视。
4.自体
从小被视作问题儿童的潜在精神变态患者,很难通过养育者常规渠道的爱和赞赏获得自尊。当外部客体难以作为产生自尊的来源,那么内部自我变成为唯一能投注感情的对象。个体的自我表征常会在全能控制和极度恐惧状态间转换。因而精神变态个体常会以攻击和施虐行为维持自我感受或减少痛苦和维持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