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10请在爱之前,先找到自己的位置
总是习惯以“爱”为名,以“为了孩子好”为理由去爱他们,而事实上,当这样的爱不在一个平衡状态的时候,我们给孩子的爱是没有它本身赋予我们的那么有深意的,那么温暖那么澄澈,那么有力量的。
想要爱出者爱返,那么发出爱的频率的我们就应该和孩子保持在同一个频道,找到这样的位置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才能更好地接收到。可是我们又该如何找到这个合适的位置呢? 这是短暂的实习经历带给我的第一个思考。
一.静待花开的心态观察,而非先入为主
3到6岁的学前期的儿童本身对于自己需求还有情绪是不能完全表达的,尤其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静观其变的心态去观察孩子。从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以及更多的细节当中去观察孩子的需要是什么。
记得我刚去实习的时候是去的小班,当时有一个小女孩,名字叫做妞妞,妞妞很开朗,很可爱,有好多次,我发现妞妞在做游戏还是吃饭的时候我说话的时候不正确的停顿和重复,一直在说,我开火……火……火火车,一直反复地去说同一句话,但是就是一个字需要说好多次,当时我并没有把它定以为“口吃”,因为我不想要因为自己的武断和无知去给孩子贴一个标签。那样对孩子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后来,我开始慢慢地去观察,去分析,首先对于口吃本身,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2~3岁,一般是口吃发生的年龄,3~4岁又是口吃的常见期,所以我本身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是在我认知里觉得很正常,自己先不要惊慌失措避免给孩子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后来我开始观察妞妞的行为和周围的环境,看一看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后来我慢慢发现,妞妞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更多的情况下是她想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也就是当她的发音系统还没有完成说话的准备时,她已经发出了发音的冲动,造成了先发出的语音和后来应该发出的语音脱节,说话时候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了,因为她说话的情境是她想和其他的孩子急需表达自己的意愿的时候出现的。后来我在积极地去寻找缓解孩子口吃的办法,我也没有专业的知识去作为我的理论和实践的支撑,但是我发现,每次她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缓解紧张是很有效的方法,在她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没有把注意力专门注意在孩子身上,因为这本身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强化,我也没有斥责或者过急地要求改正,这样只会让孩子的口吃想象恶性循环,甚至由此导致孩子不说话,或者说避免说出某些词,可能从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社会性的发现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孤僻的性格特征。
所以我会有意创造一个轻松的表达氛围给孩子,她可以自由地去表达,没有标准,没有对错,只要她能够表达出来,没有在精神上给她的压力,如果她慢慢表达出来,我会及时有针对性地鼓励她,并且引导她完整地说出想要说的话,慢慢地她能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但是情况并非如此,或许还有的孩子“口吃”并非出于这个原因,在这个年龄阶段,爱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很多行为都是在模仿别人的结果,根据北京某医院统计,1982年参加口吃矫治的44人中,30人有幼年模仿口吃的历史,而幼儿的好奇心会好模仿的特点是不可忽略的原因,班里有个叫做康康的小男孩,经常用自己的捣蛋行为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很多次,他都会在有的小孩子一着急发生口吃现象的时候故意去模仿,开始模仿的时候,他觉得很好玩,后来有一段时间他形成了习惯,特别是在他曾经模仿过的对象出现的时候,他产生这种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通过慢慢观察,才发现他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来,每次孩子开始模仿的时候,我开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好听的声音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使用正强化,孩子的情况才慢慢好转。
孩子就像是天使,就像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我们在爱他们之前,是否把自己放在了合适的位置,我们是否把我们的爱调整到和孩子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频率,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这样的爱到达那样的高度和频率呢?或许最开始的观察是我们能够并且可以持续做到的,也是我们牵起这条爱之绳的前提,更是我们通往爱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