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世界真文化想法

生存竞争与本能进化

2019-02-24  本文已影响35人  尘伴哲

      生命活动的奇迹,是具体事物维持自身存在的作为。这种作为,由非生命个体维持自身存在的幕后,转向生命个体维持自身存在的前台。事实上,任何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都会具有某种适应和改造自身存在环境的能力,这一点,就是生命个体具有适应和改造自身生存环境的能力的存在论根基。问题在于,如果说非生命存在、微生物、植物对于自身外在环境的适应和改造是被动的、消极的,那么,动物及其种群对于自身外在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则是逐渐走向主动的、积极的。 这即是说,当生命的繁殖、演化推进到动物个体及其种群的生命存在阶段,生命力的推动作用使得动物个体及其种群具有了一种全新的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生存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动物个体及其种群所具有的、独特的本能作用力——亦既无意识作用力、或者前(潜)意识作用力。

      我们说任何具体事物都具有改造环境和适应环境的基本能力。就生命本身而言,当生命个体在数量上超过的一定的程度,生命活动就会显示出它的种群效应。这种种群效应,在一定的规模、范围和限度之内有利于生命活动的发展和推进;而当生命个体的数量少于或者大于一定的规模、范围和限度,则生命活动的种群效应就会限制甚至摧毁生命个体及其种群的存在。在这里,生命活动的整体规模和外在环境共同构成了生命存在的生态系统。生命个体的存在、敷衍、生息都在整体的生命活动的生态系统之内展开、进行。外在环境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限制生命活动的范围、广度、以及生物种群的扩大;一方面可以促进生命活动的范围、广度、以及生物种群的扩大。科学研究表明,在地球上,在生命运动发展的头30亿年的时间里,表面上看,生命运动到处显得无声无息,落寞静寂。但是生命运动的初级型态,为新的生命个体的存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大约在7亿年前左右,生命运动会动,使得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海生植物。后来,它又使地球上产生了第一批海生动物。大约4亿年前左右,陆地上开始有了植物,随后,陆生动物也出现了。不久,昆虫开始在天空之中飞翔,至此,地球的景色已经由于生命个体及其生命活动的存在日益变得丰润起来了,秀丽起来了。在以后的历史岁月中,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大量的生物种群产生了、发展了、进化了。然而,问题在于,随着生命个体的大量产生和繁殖,不同生命个体之间,不同的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日益变得复杂起来,激烈起来。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相互依存的生物运行机制产生了、相互竞争的生物运行机制也与此同时产生了。正是在这种双重的生物运行机制的作用之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法则也相应地产生了。至此,生命运动的发展和进化一方面出现了任由生命个体自我发展、自我选择的生物进化格局;另一方面又出现了由外在的自然环境来决定的优胜略汰、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格局。而正是在表现为生命个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两种生物进化格局的相互作用之下,动物出现了,而且,在动物界,一种叫做本能运动的独特的动物运动形态由此应运而生了。从此,特定的动物个体之间多了一份相互促进和限制。

      动物个体及其种群的产生和出现,表面上看顺理成章、自然而然。问题在于,这种运动本身充分地展示了客观世界的一种运行规则。这种运行规则,就是哲学理论体系之内重中之重的对立统一规则——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运动学说。对立统一:核心的讲,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存在着即相互吸引、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关于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后面专门需要谈论的话题。我们说生命运动通过遗传和变异即保持了生命运动的稳定性、又增加了生命运动的多样性。这种稳定性和多样性,不但使得生命运动具有了自身的生态系统;而且,它是动物个体及其种群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源泉;随着动物个体及其种群的进化,生命运动建立起了专属于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的生态链。所谓生命运动的生态链,就是生命存在以生命存在为基础、为条件——其中一部分生命存在为另一部分生命存在提供基本的环境保障、基本的物质来源、甚至于基本的安全保障、如此等等。动物的出现,生态链的建立,即推进着生命活动之间的联合、协作,又推进着生命活动之间的排斥、斗争。也就是在这种大家称之为丛林法则的促进、调整之下,生命种群继续进化,并且在此基础上有了动物个体及其种群所具有的感应能力、应激能力、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主观行动能力这一系列动物个体及其种群所具有的本能机制。

    对于动物个体及其种群来说,本能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动物个体及其种群具有了一种超越于非动物个体及其种群的生存优势。就在这种优势的推动之下,越是本能机制高超完善的动物,就越是能够居于生物生态链的顶端,就越是能够保障自身的生命存在。而在种群与种群之间的竞争过程中,表现为种群之内团结、互助、协作的种群效应越强,则种群的存在优势越强。这种种群之内团结、互助、协作机制的发展过程,就是动物种群的社会化过程。动物进化的历史表面,个体优势越强的动物种群,越是不需要自身种群的社会化,比如老虎、狮子;个体优势越弱的动物种群,越是需要自身种群的社会化,比如牛、羊、梅花鹿,以及古猿。而且,事实表面,老虎、狮子的本能,属于强力、霸权型一类的本能;而牛、羊、梅花鹿,以及古猿一类的本能,属于柔弱、智慧型一类的本能;至于两者完美搭配的,也就是即具有霸权、又具有智慧的那一种类型的动物有没有呢?会不会产生呢?这样的类型,人属于吗?

      如果说生命运动是自然运动创造的一大奇迹,那么,本能运动又是生命运动创造的一大奇迹。如果说生命运动使得生命个体及其种群具有了内在地掌握自身运动的生物功能,那么,本能运动则是使得动物个体及其种群具有了依赖于外在环境的变化去确定和掌握自我存在、自我运动的自主功能。本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特定的动物个体及其种群具有了可以主动选择环境、主动适应环境、主动改造环境的生物功能。随着本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特定的动物个体及其种群一路由弱到强,由低级到高级,逐步确立起了日益完善的独立自主、自求生路的动物本能的运行机制。这种动物本能的运行机制,使得特定的动物个体及其种群可以主动依赖于自身所掌握的外在信息辨别食物、逃避天敌、寻找配偶。本能运动的产生,意味着特定的动物个体及其种群在其不断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地产生了一种相应地接受特定的外在信息并且依赖于这种特定的外在信息使自身产生出相应的行为反应的本能效应。总体来说,本能运动前后分别经历了以下四个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应激性能力的发展阶段:应激性可以说是某些植物和决大部分动物所具有的特性。对于动物来说,应激性是指动物个体在接受到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机体反应。应激性可以使得动物个体能够趋利避害和趋吉避凶。对于动物来说,应激性与活动性是动物个体对外在刺激的本能反应。这种本能反应,表现在动物个体对于温度的变化、压力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土壤、水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等,都可以做出相应的刺激和反应。当动物个体感受到上述变化,就会做出有利于保持并维护动物个体机体的稳定、同时维持动物个体正常的机体反应。对于动物个体及其种群来说,不同的动物个体及其种群具有不同的应激反应能力。第二阶段,反射能力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动物个体具有了那怕是最简单的神经系统。动物个体依靠自身那怕是最简单的神经系统接受并处理各种各样的外来信息,而且,不同的动物个体之间也同时具有了相互沟通、交流信息的意识本能。这些意识本能,可以使得动物个体依赖于自身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对于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作出各种各样合理的反应、行动。这种意识本能,无疑很大程度地增强了动物个体及其种群适应环境、改善环境的生存能力。第三阶段,条件反射能力的发展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动物个体不但具有接受外在信息的意识本能,而且具有了储存外在信息的意识本能。储存外在信息的意识本能,就是动物个体的记忆功能。条件反射的意识本能,可以使得动物个体依靠特定的信息来源和特定的信息媒介掌握和调解自身的内在机体运行,从而为自身接下来的外在行动做好准备。建立在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动物个体及其种群的生存机制,就是动物个体及其种群具备了可以依靠后天的生存努力所积累起来的信息、经验进行生命活动的生存模式、行为规范。条件反射的神经系统反应机制,使得动物个体的大脑具备了相应的感知和记忆外在信息的意识本能。这种意识本能,使得特定的动物个体及其种群具有了特定的主观本能、主观意志。当本能运动进入第四阶段,也就是动物个体及其种群进入了具有了形象思维、经验判断的能力的阶段——与人相比,这种能力只能说是处于萌芽阶段。这个时候,动物本能意识的思维活动产生了。比如大象、海豚、类人猿,这些动物都相应地具备了自身极为丰富的各具特色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些动物种群的形象思维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意味着动物个体及其种群具有了加工、整理、选择后天的生存经验的意识本能。所谓鸟语花香,我们不能保证大象、海豚、类人猿就没有简单的沟通语言、沟通媒介。对于简单的主观经验的加工、整理、选择,就是思维的产生,就是智力的萌芽。


附:人类意识的自然逻辑

从自然运动到社会文化包括——

1.哲学与运动

2.自然运动

3.生命运动

4.生存竞争与本能进化

其余待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