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境的角度分析苏轼为什么属于豪放派

2018-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KG不是黑千克

    何为境界?我想所谓的境界不单单是自然百态之境,亦包括诗词之中所寄托的情感,就像王国维所讲“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就北宋文学家苏轼来举例,众人多说其所属之派系豪放,但亦有不少人发现其词中透露伤感之情。如:”缺月挂疏桐“,像: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于苏轼的词中,我们经常看到他种种的伤感,而他亦在词中多用消极意象,渲染凄凉氛围。但为什么这么一个也有哀愁,也有抱怨的词人却被人们归于豪放派的行列?且于豪放词坛中占据高位呢?原因,我想应该源于他词的境界。现,拿其《沁园春》举例说明。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

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这首词写于苏轼有杭州调任密州之时,由于苏轼对新法的不赞同而遭遇朝中排挤,心中郁郁不欢,故写此词向弟弟子由排泄自己心中的苦闷。由本首词,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此时的心情确实处于消极状态,他于词的开篇使用“孤馆”“野店”“梦残”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而后于词的上阕中以回忆往事结束,但东坡之词不同于常人之词便在于其上下两阙的鲜明对比。若以上阕中的观点与思路推断,下阕次中苏轼应边回忆往事边感叹命运的不公,但其仅在下阕词中得出“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以这样一种随性,乐观的态度将整首词结尾。这很像我们之前所学过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及《念奴娇》”一尊还酹江月“。简而言之,苏轼之词所有消极的都是景物,而其词所表达阐述的情感都为积极乐观向上的。即其所营造的或者是说他所抵达的境界是豪放洒脱的。而正因其境界的豪放乐观,所以他在日后的各种挫折与苦难中,才得以”谈笑雌雄“,以其心中的浩然正气博后人痴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