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韩愈《谏迎佛骨表》
历史事件:
陕西凤翔法门寺内藏佛指骨一节,每三十年开一次塔,把舍利取出,让人瞻仰、参观。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沿途之上百官无不铺张奉迎,百姓更是趋之若鹜,甚至不惜自残身体以示虔诚,更不要说金钱财物了。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如今,佛已死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令入宫禁/应该将这骨头"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世之惑。"韩愈最后极为恳切地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表示愿负得罪佛祖的一切责任。
唐宪宗接到谏表,大怒,要处死韩愈,幸亏当时的裴度、崔群出来说情,说韩愈"内怀至忠",应该宽恕,以鼓励忠臣提意见。宪宗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太过分,还可以容忍;他甚至说东汉以后,奉侍佛教的皇帝都是短命的,怎么能说这荒唐的话呢?韩愈作为人臣,竟然狂妄到这个程度,怎么能赦免呢?"最后经大臣苦劝决定贬为潮州刺史。
若与韩愈交,当告知,改其辞,不改其意。
更文如下:
臣闻凤翔法门寺佛骨舍利不日入朝,以当天子拜。沿途百官不爱珍器重宝以示其敬,求仕途平顺;万民不惜发肤骨血以示其诚,求安居乐业。万岁亦斋戒相望使满朝肃隆以待,以求国运昌隆。然臣以为佛者:言因果、论善恶,以导天下之民,可也。而为君者则应慎之。
古时有尧舜禹大治天下,后有商汤、周文、武,汉文、景亦皆称治,时佛未入也。佛入于汉室之颓,立于魏晋之乱,发于南北之祸。至我朝方现于盛世。由此,佛与天下治不相也,何?
尧舜禹谓之至圣之君,择贤禅让,动心忍性,己饥己溺是以天下大治。及至商汤有网开三面之德,文王有画地为牢之贤,武王有天下除暴之心,而后有周公吐脯,甘棠遗爱,文帝居富贵而行简素,景帝知民疾而轻赋税。由此,天下治皆因君正、臣贤、民忠而已,此乃我华夏王道也。
东汉、魏晋、南北相较乱世,为君者不知正其德,人臣者不知贤其行,万民不知忠于何?是以天下纷乱,率兽食人,民不聊生。继而弃纲常,信神佛,以求安身立命。
我大唐,自太祖太宗创业以来,谨遵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礼。行无不以道,治无不以德,裁无不以仁。以君正,所以有房、杜、魏征、孟将之贤臣,有天下大治万民之称颂。今天下康定,万民安乐皆赖万岁励精为治,尊士重贤,萧规曹随,削减藩镇,重振天朝气运,吾等皆仰君之德行,以行下效。民所愿,无求,已得。
时天下兴佛,天子侍佛于礼,而万民侍佛以求。求者,康定、安乐。民求之于佛,而得与君,却自以为灵,侍者日甚。长此以往,恐只知有佛不知有君,神佛之术凌于我华夏王道之上。
是以,臣请陛下待佛止于礼,戒于隆。使万民知天下安康,功在朝廷,群臣知官职禄位,途在忠心。如此,朝廷以王道教化世人之行,神佛以因果良善众生之心,盛世兴隆,岂止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