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拖延&建议
一、学习情况
今天是持续在熊猫书院读书的第15天,坚持利用《用熊猫书院快速提升方法》进行读书。今天开始进入《拖延心理学》的第5天,主要介绍应对不同类型的拖延者的建议。
- 1 - 主要内容
患注意力缺陷紊乱和执行功能障碍的个体在自我约束控制方面出现了问题,难以控制冲动和干扰,这正是引起拖延的主要因素。建议他们从外在开始,逐渐转向内在;对于他们来说,执行提示点非常关键,它还是让拖延者选择逃避的节点;计划清单和惯例性行为这种架构和线路也很重要;对于这种拖延者来说,每次计划的时间一定要短。
在文化转换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文化转变,转变涉及复杂的心理、社会和情感经验,一些人无法适应这样的挑战,最后采取拖延和回避的方式来处理这些让他们感到苦恼和不适的经验。
当你与拖延者共事时,你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被动拖延的怪圈,因此你需要学会跟拖延者谈判。首先要知道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些办法比如说“只管做”、罗嗦、成为监工、责备、嘲弄、威胁或自己做都不起作用。需要找到有效果的方法帮助拖延者克服拖延。
- 2 - 思维导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3915174/b2f3db8d85010faf.jpg)
二、读书心得
- 1 - 从家庭到工作单位
假如你从一个文化环境搬到另一个文化环境,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压力导致你产生拖延。在文化转换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从一个国家移居至另一个国家,也可能从一个经济阶层或教育阶层转变到另一个阶层,比如那些在家族中第一个考入大学的大学生,他们就面临着巨大的文化转变。试想下,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它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对我来说,不用说这么大的变迁,只是从家里到工作单位就截然两样了。在家里要么好好地陪家人,要么就能安心的学习,几乎不会收到什么打扰,因此完成一件事情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而来到工作单位后,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临时性的杂事,因此很难安心地一次性把一件工作完成,不断地被打断就容易造成拖延。那要怎么办呢?之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因为我发现上班时的工作效率太低了,学习完今天的内容才想到,书中提到的对患有注意力缺陷紊乱和执行功能障碍的拖延者的建议就可以用于这种情况,分别说明如下:
首先,设置提示点,提示点可以是一个闹钟,可以是一张便签,也可以告诉其他同事,让他到时提示自己。如果工作中被打断,不要着急离开,先给自己留个提示,提示自己已经做到哪一步了,目前的思路是什么等等,这样等下次再次开始着手这项工作时能不加思考地进行下去。
其次,制定计划清单。将工作中的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每个小任务都要保证是一个花费时间很短的计划,把这些小任务放入计划清单里。这样只要按照计划清单中的内容一项项完成下去就行了,每次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间用时特别短,不容易被打扰到。
![](https://img.haomeiwen.com/i3915174/6dc13ad85b545128.jpg)
如今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碎片化时间多,现在留给我们的整块整块的时间已经太少了,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现状,就要适应它。其实一个系统时间也是由很多碎片化时间组成的,因此想办法提高碎片化时间的使用效率就是第一要务。而前面提到的设置提示点和制定计划清单就是充分利好好碎片化时间的最好办法。
- 2 - 互相挫败的怪圈
不管你本人是否有拖延症,如果你总是和一个拖延的人一起生活或者工作,你很可能也会陷入挣扎之中。虽然你很想帮助身边的人走出拖延,但是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小王大学毕业后由于不好找工作,于是先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小王是想先在这里积累一点工作经验,等时机成熟了再跳槽。李总是小王的上司,李总对小王很看重,安排他去完成很重要的工作,并且还要求小王帮着公司写宣传文案。由于小王以前下作少,怕完成不好,因此总是推三阻四。李总就一直鼓励他,告诉他只要开始行动,就一定可以做好的。但是小王对写作这件事情非常恐惧,任由李总怎么鼓励他都没有走出第一步,而且他还觉得李总给它的压力太大了,于是他开始埋头扎进自己的工作中,开始有意地躲着李总。李总觉察到这个情况之后对小王感到很失望,后来他打探到小王到自己单位的初衷后,改变了策略。他把小王叫到办公室,认真分析了小王的现状,他强调,小王如果想要成长,就必须要提高写作能力,因为不管以后到哪工作,这都是一项必备的能力,而给公司写宣传文案就是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最好办法。小王听了李总的分析之后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于是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王最终也出乎意料地完成了一篇优质的文案。在这里,李总对于小王的拖延,能及时的改变方法,让小王从拖延中走出来。
欢迎熊猫学院的同学们积极输出读书笔记,投入熊猫书院读书笔记专题,输出是最好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