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人分类学 做坏人的好处

2024-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李成__北京

知识点一:坏人分类学

“坏人”这个词在各种文化里都出现得非常频繁,但是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坏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坏人是天生就坏吗?还是本身都是好人,遇到不得已的情形才变成了坏人?如果是后天不得已的话,那么同样是遇到考验,为什么有些人表现出了人性的光辉,有些人就变成坏人了呢?

一个合理的推测,也许是某些人先有一些性格缺陷,性格缺陷遇到极端的情况,就把人变成了坏人。极端情况是偶然的,性格缺陷是更普遍的。所以要研究坏人,不应该只看那些做过坏事的犯罪分子,而应该关注普通人的性格缺陷。

也许你、我都有性格缺陷,为了不变成坏人,我们就应该识别和警惕这些性格缺陷。

我们设想,有这些性格缺陷的人,可能绝大多数都没有犯罪行为,但是平时的表现就很不受欢迎。他们(也包括我们)会做一些让人特别反感的事情,以至于被人打上近似“坏人”的标签。

那这些都是什么人呢?你马上就能发现一个问题,尽管人们形容坏人的词汇很多,比如“混蛋”、“流氓”,但是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分类。比如“混蛋”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和“流氓”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严谨的定义。我们设想坏人应该有不同的类型,但是这些日常形容坏人的词汇并不能准确区分各种坏人类型。

这不仅仅是中文的问题,英文也存在这个问题。不过,现在有些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把英文中一些“坏词”借鉴过来,把人们常用的意思发挥了一下,提出了比较严格的定义。借助这些定义,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科学家和哲学家视角下的“坏人分类学”。这套分类学的出发点,就是性格缺陷。

哪些性格缺陷可能让人变成坏人呢?这方面真正的科学研究大概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有人提出一个叫做“黑暗三性格(Dark triad)”的理论,说有这三种性格的人,更有可能对人充满恶意,更有可能成为坏人。而且现在心理学家已经有明确的证据,这三种的确是不同的性格,而不是同一种性格的不同表现。

从这个“黑暗三性格”出发,看看“坏人”都有哪些类型。

1.自恋者

自恋者认为自己比别人更重要,处处表现自己,总是希望获得关注。比如有人一聊天三言两语就说到自己,动不动就我出身名门、祖上多少代是明朝皇室,我现在学历高画画还画得好之类,这就是自恋。

自恋者其实算不上是什么坏人,但自恋的确被视为是一种黑暗的性格。过分自恋的人,的确是有点令人反感。

2.精神变态者

“精神变态”现在常常被当做一个骂人的词,好像什么怪人都可以被称为精神变态。但是对心理学家来说,精神变态者(psychopath)是有明确定义的 —— 他们有三个特征:自私、冷血、爱冒险。

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连环杀手,就是典型的精神变态者。这些人心狠手辣,拿别人的命根本不当命,可以因为一点小事儿就杀人。正常人杀人都有巨大的心理负担,而精神变态者肢解尸体就好像切菜一样。再加上爱冒险,简直就是天生的犯罪分子。

3.马基雅维利式的权谋者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马基雅维利主张不择手段的权力斗争。人们经常引用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马基雅维利式的观点。我对谁都可以背叛,我跟谁都能结盟,只要符合我的利益就行。

马基雅维利的信奉者并不一定都是大人物,生活中这样人往往精于算计,喜欢搞些计谋设计别人。虽然马基雅维利式的人世界观很冷酷,但他们跟精神变态者有本质的区别。马基雅维利者是理性的,他们做事有原则,并不以残害别人为乐。

心理学家认为自恋和心理变态这两种性格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马基雅维利式的性格的遗传因素就比较小,更多的是后天学的。

在黑暗三性格以外,还有两种性格,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在心理学家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以至于是哲学家给这两种性格下的定义。

4.Asshole

这个词实在没法直译了,反正你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哲学教授艾隆·詹姆斯(Aeron James)坚持使用这个词,还下了一个精确定义。

詹姆斯教授说,所谓 asshole,就是那种有强烈特权感的人。什么便宜都应该他先占,什么好事都得先轮到他,别人让着他都是应该的,他的一切利益都是应得的,他就应该比别人拿到更好的东西,这样的人就是 asshole。

Asshole 虽然令人讨厌,但他们毕竟只是在涉及到利益争夺的时候才表现出 asshole 的一面。而另有一种人,则几乎是处处跟人做对。

5.Jerk

Jerk 和 asshole 在中文里都通常都被翻译成“混蛋”,但是 jerk 和 asshole 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有人坐飞机的时候对空姐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坐火车的时候把鞋脱了,排队的时候不好好排非得插队,在公司里对职位比自己低的人颐指气使,完全没有社会公德,这种人就是 jerk。

最近加州大学河畔分校的哲学教授埃里克·施维茨格贝尔(Eric Schwitzgebel)在《鹦鹉螺》杂志发表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对 jerk 的定义。Jerk,就是在他的眼里别人的“人性”都降低了的人。Jerk 把别人都当做工具,完全不从别人的视角考虑问题,他眼中别人几乎都是没有感情、没有道德意识的存在。

一个人之所以是 jerk,本质上是因为无知。他认识不到别人的价值,也认识不到别人也有信念和情感。

施维茨格贝尔还给 jerk 找了个反义词,叫 sweetheart,也就是“甜心”。所谓甜心就是善解人意的人,说话做事总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尊重别人的意见,处处为他人着想。

其实以上这五种性格缺陷,也许我们每个人,对每一种,都有一点,只是程度不同。但是施维茨格贝尔认为,在诸多和道德有关的性格中,jerk — sweetheart 这个维度是最重要的。说白了就是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考虑到别人的存在和感受,能够尊重他人。

坏人分类学至少有三个作用。

首先是当你遇到各种坏人的时候,能够迅速把他们识别出来。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一种现象没有名字,你就不敏感;而一旦你知道这个名词,你就会对这种现象非常敏感。将来在人群之中,你应该能迅速识别谁是 asshole,谁是 jerk。

我甚至觉得 asshole 和 jerk 这两个词急需传神的中文名字,现在情况是社会上这样的人很多,可是没有合适的名词来对他们形成威慑。

更重要的作用,坏人分类学能够提醒我们克服自己的性格缺陷。坏人并不是另一种物种,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变成坏人的风险。当你表现得就像是个 jerk 一样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是 jerk 吗?这非常困难,因为 jerk 的定义就是无知。

不过施维茨格贝尔提出一个方法。他说如果你不善于观察自己,那你就观察别人。如果你发现自己周围的人都是傻子、都是下等人,那你就要注意了!别人眼中的世界可不是这样的,真实的世界也不是这样的,如果你眼中的世界是这样的,那只能说明你那个时候就是一个 jerk。

坏人分类学还有第三个好处。如果我们能识别坏人,我们就可以尝试*理解*坏人。如果坏人这么不受欢迎,这些性格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呢?进化为什么保留了这些性格的基因呢?

一个解释是,也许,有时候当坏人是有好处的。这一点特别不好把握,这是咱们明天的话题。

知识点二:做坏人的好处

坏人有没有好处。不谈道德说教,单纯从个人利益角度,研究一下到底应不应该做个“坏人”。

事实上,人到底应该做好人还是做坏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问的是谁。

1.学说

如果你问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他会告诉你应该做好人。他有一本很流行的书叫 Give and Take (中文版是《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把人分成了三种:给予者、获取者、互利者。给予者爱帮助别人,获取者只顾自己,互利者强调公平交往。格兰特说,虽然很多给予者被人利用了混得很不好,但是如果你考察那些地位最高的人,其中也有大量的给予者 —— 给予者分布在社会的两端。

做好人有前途!但是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个经济学家或者博弈论爱好者,他会告诉你一个非常经典的博弈论原理:在竞争中最后胜出的,其实是互利者。互利者的博弈原则是一报还一报,如果这次你跟我合作,下次我也会和你合作,而如果你背叛我,下次我一定惩罚你 —— 在无数次计算机模拟中,都是这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策略最后胜出。

格兰特当然也知道这个策略,他对此的评论是我们能不能尝试另一个策略,叫“大度的一报还一报(generous tit for tat)”。这个策略是永远记着那些跟你合作的人,但是偶尔原谅那些背叛你的人。计算机模拟中这个策略表现得也不错,但缺点是容易纵容坏人。

如果你问斯坦福大学的杰弗瑞·菲佛(Jeffrey Pfeffer)教授 —— 他写过一本书叫《权力》—— 答案可就不那么美好了。菲佛认为坏人更容易取得权力。

那么现在请你猜猜,有最多实验证据支持的答案,是哪一个呢?在各个用真人做的争夺权力的实验中,坏人胜出的多。

科学作家杰里·尤西姆(Jerry Useem)在2015年六月的大西洋月刊上有一篇文章,综述了各方的研究结果,研究坏人究竟为什么能居高位。

2.实验

有人做实验,让受试者看一个演员在餐厅点餐的影片。影片中这个演员的表现如果彬彬有礼,别人对他印象就很一般。如果同样是这个演员,对服务员傲慢无礼,受试者就会认为他可能有更高的地位。

还有一个实验更有意思。两个人坐一起等研究者来跟他们讲个事情,其中有一个人是演员扮演的。第一种情况,这个演员趁着研究者不注意,从研究者的桌子上偷了一杯咖啡过来自己喝。第二种情况是,这个演员从研究者的桌子上偷了两杯咖啡,一杯自己喝,另一杯给他同桌的那个人。那请问在这两种情况下,你对这个偷咖啡的演员的领导力,有什么评价呢?

第一种情况,人们对他的评价显然不高,认为他的领导力算是一般吧。但是对第二种情况,受试者认为这样的人特别适合当领导,而且愿意被他领导!

那如此说来,当个 jerk 有时候反而是领导力的表现 —— 尤其是如果你能为自己的小团队谋点福利就更好了。

格兰特老师听说这个实验之后表示不满,他说,如果这个人从合法渠道拿咖啡给队友喝,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应该很高!但这个故事的妙处就在于实验还真做了这一步!

如果这个人不是偷咖啡、而是正大光明地找到咖啡壶,给队友和自己各倒了一杯咖啡,你猜,别人对他的领导力又是什么评价呢?

结果是他的领导力评分直线下降。可能人们认为他是更像是个倒咖啡的。

所以你到底应该偷咖啡呢,还是给人倒咖啡。更进一步,当 jerk 有时候还能给你带来直接的好处。有人在爱马仕的专卖店里做了一个实验。有顾客来逛商店,拿起一瓶香水看,他就发现服务员看他的眼神好像有点鄙视!好像在说“别看了,你根本买不起” —— 实验结果是鄙视的眼神居然促进了奢侈品的销量,顾客一怒之下会买给你看。

这些实验结果完全符合进化心理学,对猩猩和猴子来说好斗者上位简直天经地义。其实你考察人类历史中的大部分时间,似乎也都是豺狼当道。但我们作为文明人总觉得这里肯定有哪里不对。你这些实验毕竟都是实验室里短期的效应,那如果长期看,会是什么结果呢?

3.如果 CEO 是个 asshole……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唐纳德·汉布里克教授(Donald Hambrick)有个著名研究,他想知道 CEO 的自恋程度和公司的业绩之间有什么关系 [2]。汉布里克发明了创造性的方法量化自恋 ——

公司年报中,CEO照片的尺寸有多大;

CEO 的工资相对于公司其他人有多高;

CEO 的名字在年报中出现的频率;

CEO 讲话的时候用“我”更多一些呢,还是用“我们”更多一些。

可以想见,如果一个 CEO 把自己的照片弄得特别大,自己的工资比别人高出很多,公司报告中全是他的名字,一讲话都是“我我我”,那他不但是自恋,简直就是个 asshole。

那这种人当 CEO 的表现如何呢?结果非常有意思,这样的 CEO,和格兰特说的那种给予者一样,也是两极分化的。这种 CEO 非常自信,喜欢花大价钱收购,他们的业绩往往不稳定,要不就特别好,要不就特别差。

长期看来,这个做法可能不太好。你要是成功了的确更容易上去,但你要是一旦失败,就很可能丧失团队的支持。

事实上前面说的那个爱马仕专卖店的实验,就有长期的问题。研究者事后访问当时花了高价的消费者,他们表示刚离开商店就后悔了,说以后再也不会踏入爱马仕专卖店一步!

由此说来,大概可以这么总结:做坏人可能让你赢得很多次战役,但是最终你会输掉整个战争。

战役和战争,这到底怎么平衡呢?

4.三种适合扮演坏人的情况

大西洋月刊那篇文章的作者尤西姆分析,只有在三种情况下,你可以像个 jerk 一样做事。

第一种情况,是你和别人的打交道是一次性的。比如说你在这家餐馆吃饭,下次就不来了。再比如旅游点卖纪念品,根本不指望回头客。没有长期交往,别人的确没法把你怎么样。

第二种情况,是一个团队刚刚形成,还没有分出上下级关系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你能突出表现一下自己,你就可以在权力序列里占据一个好位置。比如说小组刚刚成立还没选好组长,大家做自我介绍的时候,第一个发言的人往往能获得很大的优势。

第三种情况,是你所在团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任何犹豫都会错失良机,那你就宁可做个坏人也要果断决策。

格兰特加上尤西姆,不知你是否对做什么人有了一个打算。

权力和地位,你说到底应该自己争取呢,还是等着别人给呢?很多饱读圣贤书的人都默认好东西都是别人给的,你表现好,别人自然会认同你拥戴你 —— 这样的事情当然也有,可为什么各种微观实验中,总那些愿意自己争取的人,更容易得到权力和地位呢?做坏人当然不可取,但是像权力这样的东西是个零和博弈,应该自己主动争取。

当然争取不一定非得做坏人。但是你千万别低估了坏人。最后咱们还是听听斯坦福那位菲佛老师是怎么说的 ——

菲佛有个学生搞了个创业公司,而斯坦福有很好的校友网络,这个学生就请了一位老校友加入公司,希望能得到前辈的帮助。校友来了一看这公司确实好……然后她就使了手段,把这个学生给赶走了!

学生被抢了公司,世界观受到极大的冲击,就找菲佛老师抱怨,说怎么校友关系还有这种操作,她那么大的人物,为什么欺负我一个学生啊!

菲佛问学生,如果把一只鸡和一条蟒蛇放在一个笼子里,你猜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说,蟒蛇会吃掉鸡。教授说,对,难道蟒蛇还会问一问这只鸡是什么类型的鸡吗?蟒蛇本来就是吃鸡的。

对生活满怀良好愿望的年轻人,应该知道这件事。如果你认为江湖上那些大佬都是靠着优良的道德品质坐到了今天的位置,你不妨想想那位斯坦福老校友是怎么做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