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贫困,才是真正的贫困
1.可怕的不是没文化,可怕的是什么?
周星驰演过一部电影《长江七号》,打工的父亲对儿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虽然穷,但要有尊严,做人要诚实。你要好好读书,将来不要像我一样这么辛苦。这样的父亲你说好不好?知道自己穷,没有文化,就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文化。这样的人就是有救的。就有希望。难怪儿子的美女教师,非常尊重这位父亲,后来竟然幻想了一段美好的爱情。
这位打工的父亲以实际行动说明了一个问题,没文化,有自知,就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没文化而无敬畏,以自我为参照,贬低文化,拉低价值。
2.因为个别家长上访,教育局叫停补课
2017年在甘肃徽县发生一件可大可小的事件。借助百度贴吧(徽县吧)和一家叫做徽州在线的自媒体平台,炒得满城风雨。事情起源于高三寒假补课收费1000元,个别家长因为不满而向教育行政部门反映,要求学校停止补课。威胁要向省教育厅反映。并且对教师补课的课堂和晚自习拍了照片做为证据。县教育局立即高度重视,责令停课,退还补课收费。已经发到老师手里的补课费也被追回。有些老师早晨领到两三千元补课费存进银行,下午又取出来退了。一些学生跟在班主任后面要补课费。一些学生拿到退还的补课费的当天下午就去各个酒店聚餐联欢,还打电话邀请老师去参加他们的庆祝。
3.失控的媒体, 舆论的狂欢
事毕,一些家长继续在贴吧发贴:
现在一中的老师把钱已经退还学生了。如果是正当收费你们退什么,可见是做贼心虚。紧接着抨击教育不正之风的贴子一呼百应,县城学校顿时成为众矢之的。一时徽县贴吧成了民众舆论的闹市。无节制的言论四面而起。
有个姓×的老师,经常对女生动手动脚。
×××老师,到现在还不退钱,不要脸。
×××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外补课,在幼儿园教室,坐那么小的板凳。
××小学老师指定学生到瀚林书店和四通书店买教辅资料。一本进价几块钱的,他们卖二三十。老师都有回扣。
你看一中几个老师没车?四中和实验小学几个老师没车?说是补课其实就是靠高考挣学生的钱来了。
补课就是惯例,发资料就是惯例,加晚自习就是惯例,别说和你商量了,都不用通知你的,你就等着交钱吧。迟到罚款,没收手机(不还你)都是常事,在老师面前学生就没有人权。然而我们的法律给予老师这些权利了吗?我只看到老师无休止的剥削学生,学生无权利只有交钱的义务,但我从未见过一位老师履行了他应尽的义务。
有些学生明明是陪练,还要强制补课,而且缴同样的补课费。这些学生补课的意义,其实等于零。
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中小学补课,为什么学校还要补?不就是为了挣补课费吗?
不想做奉献的人不要做教师,不想呕心沥血培养人才的人不要做教师,嫌工资少的人不要做教师,拿着工资不肯多加一天班的人不要做教师,给孩子补一天课就算计着自己“加班费”的人更不要当老师…
对于许多家长和吃瓜群众来说,这场论战真是大快人心!终于出了一口恶气!这些告状的无名英雄,如果站出来,一定得到舆情的大力拥戴。
这是言论的广场!这是媒体的狂欢!这是民意的放肆!这是民主的泛滥!
舆论欢欣鼓舞,学校斯文扫地。教师蒙受奇耻大辱。教育权威一落千丈。
可是这个胜利真的值得庆贺吗?
可是这无人约束的言论自由真的很爽吗?
可是这么做就是在实现公平正义吗?
可是我们真的都不需要把高考当回事了吗?
4.教育是一块软土,谁都可以拉屎拉尿
说实在的,贴吧上指出的行业内的问题,有一部分还是真实的。但最后变成了恶意攻击和集体泄愤。
贴主坦承自己曾经是教师,现在干个体,他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也看得出,贴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文字水平非同一般。他在网上上公开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知道这么多内幕,那么我告诉你,我以前就是当老师的。但我现在是一个家长的身份,一个个体户而已,或者谁家还没有一两个亲戚当老师呢,差不多就得了,别过分,咱们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跟我玩胆大的,我就敢跟你玩不要命的,咱们走瞧!!!!!
这口气就变样了。目的是挑事泄愤。这位当过教师后来不知为什么又干个体的家长,难道有过什么难言之隐,对教育和学校埋下了切齿之恨?从教师到干个体,这其中大有深意。
遗憾的是,他选了一块软土。教育毕竟是教育,教化育人的地方,能把你一个家长怎样?因为家长告状就开除孩子?学校当然不会那么无趣。绑架,暗杀?呵呵,学校更不会。所以才会让他一个人玩的那么嗨。如果学校可以开除学生,如果学校可以拒绝对品质恶劣者建档,他还敢这么玩吗?学校不可以。学校就是一个哪怕你是石头也要孚出小鸡的地方。学校从来没有把石头挑出去的权力。除非公安机关说,石头应该归石头,放在鸡蛋堆里危险。
5.事件的背后
因为补课收费告学校,这几乎一告一个准。教育部有政策,禁止中小学节假日补课。不过碍于高考的形式,教育行政机关对于补课,历来是睁一眼闭一眼,民不告官不管。现在有人下这么大决心要告,不管不行。所以告状很容易奏效。议论一起来,补课马上就停了,补课费也退了。
所以这次的與论哗然,用了很大力气,选了一块软土,还没战斗就胜利了。吃瓜群众还没看够。
矛盾的焦点和起因都是高三补课。那么,补课,订资料,加晚自习,要不要?可能只要经过高考的人,那怕你是70后,都知道没这三样,高考基本上就是空谈。而且现在中学课本与高考是两张皮。课本不为高考负责。(这话是编课本的人亲口说的,你别问我为什么。)没有资料,没有习题,就免谈高考。
据了解,一中高三晚自习普通班从晚上7点半上到11点,3个半小时,重点班从7点上到11点,4个小时,实验班从7点上到12点,5个小时,全是老师全程坐班辅导,给老师发的晚自习费统一都是80元。每小时20元不到,而且是在晚上8小时法定工作时间以外。
如果继续算帐的话,教师补课一节50元,摊到每个学生身上一节课不到1元。这些都是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如果按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加班劳动价值是正常工作日的三倍计,按当地普通工资水平,就是每天300元以上。在北京,月嫂如果春节不回家,会领到平常7倍的工资。教师的加班没有这么算,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师。
晚自习,也是正常工作之外的时间,教师同样要加班,熬到晚上十一二点,劳动报酬每小时不到20元。
没有人有怨言,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师。
这次每个学生缴1000元补课费,是一个学期双休日,节假日和寒假总共5个月的补课费。算下来每节课不到50元。一个老师如果五个月补课60节,总共可以挣到3000元。3000元是五个月的补课收入。
这点钱多吗?教师没有人算这个帐,因为这是工作,不是做生意,由不得你选择。
但是这个钱让不少人眼红。你拿着工资,还要挣学生的钱。
还有资料费,每个高三学生一年1000多元。
当然,如果拿这些钱报一个厨师班或者电焊班,大约都不会嫌多。因为这个钱花出去,学到一门挣钱的手艺就会有收益回报。学挖掘机,也很快。但花在学校,回报就不明显。一旦高考失利,这钱就算打了水漂。所以对于高考报希望不大的学生家长,对学校容忍度极低。一旦有失误,必然成为发泄不满的契机。
6.教师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人尽可夫的工具
春节刚过的大年初七,高三的学生家长就呆不住了。往年这个日子,高三补课已经开始了。但今年却没有动静。补课是教育局叫停了的,补课费也退还给学生。教师自然是一百个不愿意再补。但学生怎么办?眼看离六月七月高考还有不足四个月,正是冲刺阶段。在家里自学跟本扯淡。家长开始行动,很快就联络了几十人去闹教育局,闹县委。
教育局骑虎难下,无法表态。釆取拖时间的办法。县委让学校动员老师尽早开始补课。皮球又踢给了学校。学校领导也考虑到教师的自尊心,一面承诺初十复课,一面招开教师会作安抚动员工作。这样到正月十二,总算开始上课了。以前退还给学生的补课费又重新缴,补发给老师。并且签了一份补课协议。
一场闹剧就这样总算结束了。
7.文化的贫困,是根子上的贫因!!
说到底,我们的贫困是文化的贫困。在普遍的价值取向上,还是急功近利。教育是一项长线投资。而目前我们的现状是,要接受高层次的教育,高考是第一道门槛。这道门槛就是一次严格的筛选,拼精力,拼毅力,拼投入。很多人在这场博弈中不愿意付出。学生不努力学习,家长积极性受了挫伤。而且在大学生由包分配改变为自主择业之后,人们对高考的热情变了。实质上是,人们从内心并没有丝毫对于文化的向往。只有对高考-工作-挣钱的向往。如果孩子学习差,高考希望不大,就抱着混高中文凭的想法。一些家长的说法是,学多少是多少,在学校就全当混个年龄吧,反正放在家里也管不住。所以你补课可以,收费就不高兴。
再追问一下差生为什么差?同样的班级和老师授课,为什么就成了差生,为什么在高考竟技场上就成了陪练?除过学生的个体差异,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应该起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因为急功近利和短视,因为将文化价值贬低为实用功利性价值,这些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相当吝啬。隐性的家庭养成教育基本缺失。正是因为家庭对教育的放弃,才有大量差生的出现。这难道不是文化的贫困吗?难道不是永久的贫困吗?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