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爱才能治愈
M姑娘整个下午都在懊恼昨天的聚会自己的表现。
“我应该要控制一点儿的,不要说那么多话,把自己的事情和盘托出......我分明看到了她们眼中的一点厌恶......”
那几个人,其实她已经认识了七八年。这些年,一起玩,关系尚好。但大家只是在一个圈子里,谈论的也只是圈内的事,从不言及其他,甚至名姓。这样的交往让她很自在,聊得来的,多说几句;不喜欢的,见面也当作从不相识。
渐渐地,因有共同的喜好,有几个人就成了一个小圈子。她亦在其中。渐渐地熟悉起来,渐渐地话多了起来,渐渐地就聊起了一些生活日常。
这样渐渐地深入交往,让她既喜又怕。喜的是交朋友总是一件开心的事;怕的是,时间一久她们又会因各种原因远离。
数年来,她害怕与人走得太近。所以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让她全心托付的朋友。因为她怕——怕那种得到温暖之后的失去,让她恐惧。
所以,她固执地以为——没有人可以陪她很久。
所以,她宁愿从未得到过,也好过得到后再失去。这个信念,在她的心中滋生日久,根深蒂固。
所以,在她看似热情大方的背后,其实是从不轻易对人动心动情的淡漠。日子一久,热情就成了她社交的一张面具。没有看见,在这张面具的底下,她那张面表情的脸。最多,只感受到她不理会他人的自在。
过了一天还在懊恼。这说明,她其实是有些在意这些朋友的。否则,以我对她的了解,她早就爱谁谁了。不必费心劳神地神伤这么久。
我之于她,从小一起长大,很少分离,也是一个供她吐槽的不会多话的倾听者。无论何事,不会劝阻,不给建议,只是偶尔地答一句,让她气愤得认为自己从此以后不会再来找我了。
当然,对于这件事,她总是食言。她从不记得自己曾经是多么地信誓旦旦。我当然也不会追问。
我亦明白,她这么年来,保留了这么多的不安全感在潜意识里,永远对外界保持戒备的状态,只是因为她是一个从未体会过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的人。她相信自己不够好,还做得不够,还要努力,要做得更完美......
这些信念,让她好似困在一张网中,动弹不得。只要有一丝不完美,哪怕众人都觉得已经非常不错,她仍旧会抱怨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说: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什么时候, M姑娘能从网中挣脱出来,好好地看看自己,希望她会发现,其实她真的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