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精力与能力型领导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个环境待久了,自会产生挑剔之感,想着如何让所处的系统变得更好。最近苦于工作头绪太多却无从着手解决…重读宁老师管理学课,找到了管理精力回报率和能力型领导的相关内容,似乎有所帮助。
1.核心概念
管理精力回报率(ROM, return on management):正如资产回报率,投入资金是要计算回报的,投入管理精力也要回报,于是就产生了管理精力回报率。只有把精力投入到回报率高的事情上,人生才是比较划算的。
能力型领导:企业过分依赖的一个能人领导,失去他,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转。
2.一个计算管理精力收益的案例——领导者的一个小时的价值=?
第一种:花一个小时指引团队的收益=得到指引后的团队的赚钱能力-团队一小时的学习成本;第二种:花一个小时自己解决若干细节问题的收益=个人解决问题所赚的钱-领导者的精力成本。
那么问题来了,哪种收益大?我的回答是算一算。列出团队的学习成本、领导者的精力成本、成长后的团队的赚钱能力、领导者个人解决问题所赚的钱,然后直接比较即可。但,似乎结果并不明朗…因为缺少了一个变量,那就是时间。人们之所以会选择互惠合作,是因为存在长时间的社会交换;正如投资,拉长时间的维度,有助于我们看清收益。
当我们把时间维度加入上述两个等式中,可以明显发现第一种方案的收益要大于第二种,而且时间越长,这种收益的差距就越大。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在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内,第一种方案是团队的持续成长,进而通过持续成长获取持续收益,仿佛一个树苗不断长出枝桠,新枝桠再长出小枝桠,最终形成一个树冠很大的大树,光合作用效率高;而第二种方案,只是个人的成长,干脆就没有团队这个概念,或者说团队概念弱化,仿佛只是一个粗壮的树干上长着零散的干瘪的枝头,最终整体上只是一颗瘦高的树,并不枝繁叶茂,也不抗击风雨。
如此看来,树干通过不断长出新枝芽,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保持了健康的成长状态,正如领导者不断培养人才,知人善任,适度放权,遵循企业生命发展的逻辑,保持团队的持续成长和收益。对于领导者和下属而言,这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是互惠共赢的过程。于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宁老师说,能力型领导站在悬崖边上,无能的下属不断请你拿主意,就是把你推下悬崖。
3.可惜,有些领导就是不愿放权,一是担心失控,二是害怕失落。
第一个担心失控的问题,正如主干担心新枝芽抢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水分,担心他们茁壮成长,自己却无法控制。宁老师说关于控制的问题后期再讲,我先从个人理解角度出发觉得可以尝试——①内部,建立有序的培训制度,主干一定是在保证自身足够强大的基础上才发出新枝的,宁老师给出的一个具体方案是,领导者只解决新问题,常规化问题全部按制度设计交给下属,当新问题逐步频繁出现后,也要将其纳入常规化问题,通过制度设计让下属解决,始终保持领导的注意力(精力)集中于新问题;②外部,选择足够有成长性的企业方向,正如有充分的阳光和水分,大家都忙着最重要的事情,哪还有心思拉帮结派,想着逃离你的控制。
第二个害怕失落的问题,我觉得本质是领导者对于自身专家能力和个人魅力的不自信。钥匙在别处,针对本质问题提升超越岗位的影响力才能最终摆脱害怕失落的恐慌,这和是否给下属授权没有太大关系。
4.我们常说,激发员工进取心的一条重要原则是目标相容,即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这句话对于领导者而言,也是成立的。
领导者的个人目标可以因人而异,但有一个目标肯定是共同的——拥有自己的追随者。从如今粉丝经济和社群文化的影响力也可见一斑。毕竟知人善任,适时放权,是培养自己的核心追随者的关键动作。所以,无论为私为公,都是不二选择。
5.生命的遗传变异与生存竞争。
适量的变异给了个体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变异遗传并积累,种群得以获得生存竞争的优势,繁衍生息。能人培养能人,其实是给自己主动制造变异,培养的下属中总有那么几个成为得力干将,反过来又巩固了自己团队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