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在呼和浩特成立

2019-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很有财

  人民网呼和浩特3月22日电(陈立庚)3月21日上午,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在呼和浩特市蒙草集团草原生态博物馆成立。

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揭牌仪式

  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在国家林草局和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局指导下,由从事草原生态修复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服务的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社团组织、金融机构、农牧民合作社、中介机构成立的非盈利性科技创新联合体。

  2018年,国家林草局批准成立了110个创新联盟,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战略联盟是其中之一。“联盟的成立旨在改生态建设各自为政的‘单打’比赛为协同创新发展的‘团体’比赛,用生态治理的实践回应社会关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副司长黄发强在致辞时为联盟未来的发展划出新重点。他表示,成立创新联盟的目的就是通过搭建新的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加速向产业发展聚集,服务于林业和草原现代化建设。

活动现场

  “内蒙古全区天然草原植被平均覆盖率已从本世纪初的30%稳定提高到40%,草原生态退化趋势整体得到了遏制,”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苏和在活动现场说,目前,内蒙古草原生态修复领域创新不足、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社会参与度不高已成为制约草原生态修复提质增效“卡脖子”的瓶颈问题。联盟的成立将为内蒙古突破生态建设技术难题提供重要平台和宝贵契机。

  据《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章程》显示,今后联盟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开展草原生态修复重大问题调研;针对草原生态修复行业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研发;进行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示范推广;建立与完善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体系;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标准化工作;打造草原生态修复公共技术平台等7项任务。“草原生态修复不仅要摸清生态底数,还要做好每个地方的生态指数,”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召明在会上就生态修复治理经验和技术与成员们做了分享。

颁发聘书

  活动现场,共有来自北京、江苏、甘肃、西藏、青海、新疆、吉林、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等多个省、自治区的高校、研究机构、推广机构、学会协会、金融机构、牧民合作社、企业、政府部门联盟成员代表参加活动。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还向多位与会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到2013年底,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分别比2004年提高3.67个百分点和9.1个百分点,实现了“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曾经是全国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之一的通辽市,沙土面积最高达到4086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45.5%。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通辽市坚持把造林绿化、防沙治沙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特别是近年来,该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依托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一系列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防沙治沙步伐,取得了“人进沙退”的良好成效,使科尔沁沙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258万亩,活立木蓄积3114.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5.12%。

内蒙古自治区蒙汉双文

  在鄂尔多斯高原,清代文人作品中描述的“鄂尔多斯天尽头,四月柳条抽。一阵黄风不分昏与昼”的贫瘠、荒凉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绿肥沙瘦”的葱茏与苍翠。如今,鄂尔多斯地区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双增”,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彻底摆脱了生态建设破坏—治理—再破坏—再治理的“魔咒”。

  如今,内蒙古的树多了,草绿了,风沙少了,风景美了,沙区农牧民的生活也富裕起来了。全区全社会防沙治沙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个体治沙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大户超过1300户,沙区农牧民每年人均从防沙治沙中获利近300元。过去无人问津的沙荒地,如今成为沙区农牧民和治沙实体争相抢夺的“香饽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