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丨我们不妨有胆量闲一闲
《威尼斯日记》是阿城文集中最薄的一册,但份量不轻。不论是上海三联的二十周年纪念版,还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阿城文集》中的版本,这一册书都没有超过180页。轻轻松松一个下午就能读完。这本书带给读者最大的遗憾是,读完大多会让人怅然若失,又不明失在哪里?
上海三联版《威尼斯日记》的“代后记”中,阿城写道:“人在有生之年,不妨多东张西望,拼命干,其实浪费生命。商业竞争常常是盲目的,我们不妨有胆量闲一闲。”这篇文字刊于1999年,而“威尼斯日记”写于1992年,中间隔了好几年。我现在重读这本小书,也是隔了些年。顺便问问自己,能不能闲一闲,似乎还没什么胆量。日子过得焦躁不安,只能借阿城的这本小书,微微地闲一闲。
《威尼斯日记》里的日记是从“不安”开始记录的,1992年5月初的洛杉矶,“浓烟自西边掩来,日光黯淡,站在院子里,呛得有些咳嗽。寄居之处离暴乱地区不远,却隔着一座小山,山顶有洛杉矶道奇棒球场,上去西望,广阔的黑烟静静向高空翻动”。阿城静静地眺望着一幅类似战争的场景出现在自己眼前,有些见怪不怪。“大乱里总是有些小静”----这是阿城的自言自语。
《威尼斯日记》中的好句子读起来有静气,却充满了各种响动。比如“整个意大利就是一种遗产轰炸,每天躺下去,脑袋里轰轰的,好像睡在米兰火车站。”读起来,就好像还未完全脱离战场似的。或者说,是离开了一个战场又走进了另一个战场。阿城的文字有这样的本事,把喧嚣的乱和隐匿的静放在一起,并且随意地在其间穿插,勃朗宁手枪的枪声和女人的鞋跟在威尼斯的小巷中踩出来的声音类似。这就像在枪林弹雨的火线上散步一样。直到5月的日记结束,那些与战争有关的字词才从日记里逐步地淡出。
1992年5月的阿城,还是威尼斯的游客,他走在街上,看别人,别人也看他。像一个摆设一样,每天随意地摆在威尼斯的某一处。到了6月,阿城已经有些反客为主了。“威尼斯除了大运河,还有一百七十条窄河道和两千三百条更窄的水道,跨越这些水道的是四百二十八座大大小小的桥”。如果只是游客的话,大概少有人会注意这些数字。只有主人才会细数自己的家当。
与其他游记不同,阿城没有在威尼斯的城市之美上落墨,他在意出现在自己眼中的人,无论这些人离他近,还是远。威尼斯就像一个舞台,游客才是这个舞台上的主人。游客充当不同的角色,演绎各自的角色。“下午开始刮风,圣马可广场那些就接吻的人,风使他们像是在诀别。”不知道怎的,读到此句时,我想起《魂断蓝桥》,那是真诀别。这句话要是放在电影剧本里,恐怕是一个漫长的长镜头。人就是这样,会静静地突然想到忽略了极熟悉的东西。
阿城在《威尼斯日记》里,让文字和叙述始终保持着安静,即便是身在威尼斯这样容易让人心潮澎湃的城市里。游客像潮水一般,在每天早晨冲上威尼斯,在夜晚退去。阿城也是潮水中的一员,只是他退得特别慢。
到了7月间,阿城走到了威尼斯人的日子里。7月的日记写得最少,写作为一名游客返回威尼斯时的熟悉。在历经两个月的游荡中,阿城在7月的文字中找到了摸黑回到住处的方向感。“穿过小光场,在光滑小巷中走。掏出钥匙开街门,院中的水井静静立着,一只猫站下来私家侦探般研究我”。这文字里还是一如既往的安静。有响动,猫会警惕地走开。
《威尼斯日记》可以从多个侧面去看,但阿城的安静一路尾随,在乱糟糟中安静地踱步,在窗外的热闹响起时又要准备安静地离开。从日记一开始,阿城似乎就已经打算将“大乱中的小静”作为叙述的主干,至于威尼斯是什么,有什么,还是要安安静静的看和听。
我们可以想象到处充满着游客的威尼斯在日间到底有多吵闹,但阿城在《威尼斯日记》中把这些杂音排除在外。《威尼斯日记》的文字除了提供必要的视觉印象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听觉印象。声音是攸忽间发生的,它不像是人,不像是建筑,但阿城的文字却有本事把威尼斯的声音记录下来,更显得安静。
《教坊记》和《扬州画舫录》也一并出现在《威尼斯日记》中,买菜、做菜和做饭记录在案,NBA的赛事进程也一并记录其中。这或许就是日记体的好处,只要是与记录之人发生联系的人和事,都可入镜。在威尼斯这样的城市里闲逛,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想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想万里之遥的地和人,摆在眼前,一件一件数落下。
我总觉得《威尼斯日记》与意大利电影的气质有些相近,慢慢摇晃的镜头,甚至是一动不动的凝视,节奏慢得好像把一分钟当成两分钟来用一样。人物的对白常常像回声,要等一下才能听到。
也是读了《威尼斯日记》才知道,在那时,阿城就已经知道木心了。他在日记里说“朋友木心在回答《中国时报》关于中国作家什么时候能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一针见血:译文比原文好,瑞典人比中国人着急的时侯”。这里要注意的是,阿城称木心是”朋友“,而不是”老师“。不知道,阿城和木心是怎么聊天的,还是说,这两个人会默默对坐,不发一言地过一个下午。
经常看到有人谈起“好的中文是什么模样”这样的话题。对此,我的看法是,中文的好坏不能用模样来简单区分。有模有样的中文,说到底是模子刻的。好中文是写出来的,也是读出来的。在文字的森林中,依然有好看的文字摇曳生姿。读不到好的中文,不是中文不好,更多问题在于我们阅读理解的能力在逐步下降。
看到好文字,却说不出好在哪里。怅然若失一般。失在哪里,又说不上来。就像是在黑夜里摸索行路,又大雪纷飞.....
============================================
每一次阅读都会迈向辽阔!《短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