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赚钱随笔

写给我的2018

2019-07-24  本文已影响4人  小羊同学啊

  冯骥才先生说:写作的缘起大致分为两种,一种由长期的酝酿得来,还有一种写作来自于不期而遇,眼前一亮得新奇与光鲜。若说这次写的缘由是哪一种,姑且算是长期的酝酿吧。若问为啥写的缘由,也不怕说实话,纯粹是为了让自己觉得,这一年,好歹是做了一些事情,成长了一些,记录一些闲杂的心得罢了。
关于自己
  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提到:了解自己,不是容易,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己的私欲……一个人如果能够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偏护自己了,这样才会认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
  先生的这种境界,于我而言,确实太遥远,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发现了解自己的重要性,能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相处达到舒适的状态(具体内容可以细看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当越了解自己,越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得与舍之间,便不会徒增苦恼了。
(事例隐私,暂删除)
关于内心
  看别人的经历,其实也是在看自己的经历。看《阿迅》这本书,若当作文学来看,自然是普通,但去看心路成长历程,她在做每次决定时,足够坚定,放弃拍戏选择去日本留学,放弃在日本努力打拼出来的一席之地,选择回国发展等,每一次的决定,也许在旁人看来都那么不可思议,但细细想来,却是合理。只有当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知道舍弃什么,那么再去看这些决定,不过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这个世上比她厉害的人有许多,但也正如她在书中写的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每个人也同样有无限的可能,将自己能做到的发挥到极致,就已足够。
(事例隐私,暂删除)
关于做事
  朱光潜先生在《问渠哪得清如许》书中有一文关于个人做事的信条的话:我把我的信条叫作“三此主义”,就是此身,此时,此地。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近些日子,也是在反复品味先生的“三此主义”,想来是有缘由的。自读研来,深切感受到于本科时,压力是增大了的,除去课程的事,助教的事,让我深受其害,但毕竟是自己答应的,不可推了去。过些天,课程也需结课,开始新的课程,导师交代的任务也比以往的多。时常想,是自己能力的缘故,还是对自己要求不够,常感分身乏术,心情是糟糕的,手中的活便慢了下来。活越集越多,心情便更糟糕了,如此恶性循环。
  在这情况下,我常是借一些书阅读,时常能在书中解决我的困惑,寻到我想要的答案,《问渠哪得清如许》是我在上星期借阅的,阅读到先生的谈立志,写道这“三此主义”,让我印象是深刻的,想来先生总结时,也必经历过如此的困扰,但先生并没有由着自己的情绪,而是一件一件做,耐着性子做,先生在后面的文章也写道:人家既可以做得到,我就没有理由做不到。也是可以看出,先生迎难而上的劲头,而我,缺少的正是这股劲,事情堆的多,更多的是无用的抱怨,也想过改,但这就像吸了鸦片似的,抱怨总是带来短暂的心里上的舒坦,但过后,这堆积的事还是要做的,并没有减少。
  自己的这些缺陷,需克服才行。一件事感到痛苦,大抵还是练习的不够多,当一件事形成习惯,更多的是享受这习惯带来的益处了。
(事例隐私,暂删除)
关于出发
  三毛在《你是我不及的梦》这本书中有写道:旅行的目的,在我岂止是游山玩水,赏心乐事。关于撒哈拉的意义,三毛引用了上温汤的日记:我们不约而同地向沙漠出发,不只是受到沙漠的魅惑去冒险,不只是为了好奇心的引发,真正要明白的,是自己,在那一片艰苦得随时可以丧失性命得险恶得环境下,如何用自己的勇气,大智慧去克服;面对那不能逃避得苦难,生命的意义,在那样不屈服得挑战下才能显出它得光辉来。
  旅行于我,想必是如此。五月底那会儿,我开始着手出游的打算,写好了大致的行程,便背起二十公斤的背囊,踏上了去的路上,在火车上看着窗外,思绪常常会飘到新兵连时那次拉练,背着三十多斤的背囊,走公路,走山路,过村庄,过河流,脚底起了水泡,扎破,亦继续走,将至目的地时,便奔袭到达,吃过晚饭,倒头大睡。一路有演习,有下雨,背囊的重量,也曾好几次想丢弃,尤其是第三天时,班长说:有坚持不住的,可以选择上车,也是好几次动了念头,我很庆幸,我最终是坚持了下来。那三天两夜,给我的影响是足够大的,那怕今日,也是深刻,也是从那时起,我才渐渐懂得旅行,更确切地说应该说是行走,带给我的思考。
  到了二十三岁的年纪,我所理解的旅行,是遇见,那个真实的自己。是敢于负重,行走在山间,倒不是说我喜欢苦行僧式的旅行,我一直觉得,人来到这个世上,是要承担一些东西的,或是家庭对我们的期许,或是我们经历的磨难。是敢于克服困难,不管是遇到什么挫折,也能够勇敢面对。于是便有了八月份的骑行,这不是突发异想,也不是好奇心驱使,是一直以来,为自己的内心,准备的一场洗礼。
关于亲情
  长这么大,应该是第一次带家人出来游玩,虽是两三天的相处,却让我感慨颇多。就像蒋方舟在《东京一年》中写的那样:爱想象中的人很容易,可当他们来到你的面前,爱他们就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事例隐私,暂删除)
送给自己
  想起年初看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那时也刚好是准备复试,现在回想这本书具体讲了什么,我并讲的出多少,在我的读后感标红的只有三句话:一是不管到了什么样的环境,和自己想象有落差,或者做的事不是自己喜欢的,先学会去接纳它,然后积极主动去改变。二是为多别人着想,解决他人所需。三是不管什么时候,什么环境,都不要停止学习,思考。回想这一年,这三样并没有一件是做好的,做事多了有时还会有些抱怨,与人打交道,总有说错话的地方,事后才觉这样说的不好。对不喜欢的事物,便不愿去尝试,对于耗费些时间的,总是会想着偷懒,该做到的事,也找一些客观理由……
  但正因为不完美,才是真实的自己,2019,希望可以做的更好,第二个五年,加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