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留学社

这“翔”,王思聪到底吃不吃?

2017-12-18  本文已影响6人  凌易水
2017-07-09 221840.jpg

这要从很久之前的新闻说起了。今年五月,王思聪和聚美优品的陈欧在微博上互撕。陈欧投了共享充电宝公司3亿元人民币,并表示未来还会增持。王思聪却把持不住了,直言讽刺到:“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贴为证”。

上周五,上海的冬雨突如其来,戚戚冷冷,羽绒服也变得薄如蝉翼。

班后滞留地铁站,偶见一咖啡店竟有共享雨伞,喜上心头,扫码、付押金、拿伞,冲入雨幕,边走边赞叹国内的便利。

周末放晴,寻着暖阳四处闲转,也想着顺带把伞还了。按着微信小程序里指引,在寒风里转来转去,却怎么也找到不到还伞的地儿。
渐渐急了,想着也就20块钱押金,就当买了把伞,再找下去时间成本会更高。

但我这牛劲一下子就上来了,越找不到越气,越气越要还掉!

边走边气边想,这所谓的共享经济到底是什么?共享雨伞真的是共享经济吗?

1.共享雨伞真的是“共享经济”吗?

“共享经济”的概念源起美国,英文有两个称呼,一个叫 Sharing Economy ,另一个叫 Gig Economy ,前者很直观,就是分享的意思,而gig有打零工的意思,所以共享经济也可以称为零工经济。就是说拿出我的时间、资产、技能,在常规工作之外,做一件事来赚钱,这就叫共享经济。

套用这个定义反观共享雨伞,好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一句话概括共享雨伞,就是公司购买新雨伞在特殊的场景下以共享之名租赁给消费者。这明显背离了共享经济本来的含义。

前一段儿听说某城市一公司发起过共享雨伞的计划,在各个公共汽车站点投放了4万把雨伞,押金20元,每次使用0.5元,但在一个大雨倾盆的下午,这4万把雨伞就都被“共享”了,几乎没有还回来的。

这“共享雨伞”简直是个完美且狡猾的营销案例:在没有任何营销、广告,甚至没有渠道费用的情况下,成本只有9.9元的雨伞被以20元的价格一售而空!这明显是挂羊头卖狗肉啊。

这又让我想起了另一个经济学的段子。一个公司打出一个广告:只要付100块钱就可以在这儿随意钓鱼,钓到的鱼免费拿走,钓不到也没关系,免费拿走一只鸡!但事实是,发起钓鱼的公司是一家养鸡场,这鱼塘里根本没有鱼。养鸡场以100块钱一只鸡的价格把鸡都卖出去了。

世界如此复杂,就不能安安静静单单纯纯地卖鸡么?

2.到底什么是共享经济?

很多人对共享经济的理解是,将各自的闲置资源拿出来分享,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如果按照这个意思来看,不说共享雨伞、充电宝、篮球了,就连Uber、滴滴也不算名正言顺的共享经济。真正算得上是共享经济且成功的可能只有Airbnb(爱彼迎)了。

但事实是,Uber的估值已经480亿美元,滴滴的估值也紧随其后。数值并不虚高,市场看不见的手给它们正了名。

那到底哪不对?是我们对“共享经济”的理解太狭隘的理解了。之前我们的理解,只是共享经济的表现,并不是本质。

“共享经济”的延展意义应该是:让市场形成增量,而不是把市场做得越来越小。简单说就是,给经济活动增添新资源,利用新技术提高效率,让生活更便利,最终让消费者多花钱。

滴滴、ofo和摩拜单车为什么能成,不是在已有的市场上玩分享,而是依托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在市场上做增量。

就说滴滴,绝大部分司机都是专职司机,没有多少人是在下班之余再去做专车司机的。在Uber诞生的旧金山,汽车保有量并没有因为共享而减少,反而是增加了,有很大一部分人专门买车来做司机。

滴滴的出现,不仅仅抢了传统出租车公司的生意,还扩大了这个行业原有的市场规模。滴滴真正能成功的原因是把中国原来200万辆的出租车市场硬生生增加到了800万辆;共享单车也不例外,摩拜的成功不是在原有的有限的租车市场里玩,而是让原来很多不骑车的人开始骑车,这就是增量。

从增量这个角度看,共享雨伞、充电宝之流似乎并没有在玩增量。

有很多投资界的大V们认为充电这件事本身就是个伪需求,人们不可能因为有了共享充电宝,把每天10个小时的使用时间变成15个小时,再者,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突破,未来很大的概率充电宝会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

看来,这翔,王思聪铁定不吃了?

3.这翔,王思聪到底吃不吃?

判定商品或服务是否有需求,并不能单单以大V们自己的生活经验下定论,而是要交给大众和市场来盖棺定论。

说伪需求有点言过其实,我想关键点在使用频率的差别上,也就是市场规模。

拿我自己来说事儿。有句话说得溜:“周五不喝酒,人生路白走”。周五下班,总会约个三五老友聚上一聚。我自己没有带充电宝的习惯,一天工作下来,手机的“低电量”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这个时候满身的焦虑总会冲了聚会的气氛。酒终人散结账的时候,拿起手机说没电总是令人尴尬的;high到11点后地铁没了地铁,要打车回去的时候手机没了电该如何是好;如若酒吧或馆子不在日常活动范围内,出了门就得开导航,手机没了电随即变成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在风中凌乱。

所以,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使用频率没有滴滴和共享单车那样高。一周用一次和滴滴摩拜每天都用是没有可比性的,从而市场规模也不可相提并论。

事实上,资产的轻重决定着共享经济类型。比如滴滴,因为车是重资产,就适合共享;而共享单车和充电宝是轻资产,适合租赁;而更轻质的资产适合以租代售,比如雨伞。

什么是以租代售?就以租为切入点,或者是噱头,把售出商品作为目的。

就说共享雨伞,如果只是租赁,在使用率很低的情况下0.5元的租赁费用连运营成本都收不回来,而如果运用消费心理学合理定价,以租或者“共享”的名义把伞卖出去,还是有钱可赚的。

最近好像出了共享服装平台,用户可以先租衣服,但如果喜欢也可以买下来。对用户而言,有充分的时间做购买决策。对公司而言,租也赚钱,售也赚钱。而且,衣服只是入门,还可以从衣服向高毛利的配饰和包去推进。

这种“租+售”不失为一种商业模式,是有市场的,但其大小却决定公司的生死。

再回来王思聪与陈欧的互撕上,谁都不是傻逼,只是两个人占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王思聪所说的“如果成了就吃翔”,他的“成了”定然是拿共享充电宝跟滴滴、摩拜相比;而陈欧投资共享充电宝,只是拿这当一桩好买卖。

王思聪也是聪明,只说“成了”,但到底什么样就算成了呢?几轮融资成功,最后IPO,市值几百亿?还是每月几百万的流水也算成了?市场大小的差别,你说到底成不成?

。。。。。。

虽然阳光暖人,但上海的东风却凛冽入骨,在折腾了近一个小时之后,终于在一家破旧商城的奶茶店里找到雨伞桩,围观了半天,就是找不到还伞码,我急着问老板,怎么没有还伞码?

老板手里嗑着瓜子,淡淡地说,被商家撕掉了。

整整一万只草泥马践踏着我的内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