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春花日日生(65)
春草春花日日生(65)
焦小桥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唐·刘禹锡的《赏牡丹》诗词大意是:庭院前的芍药花妖娆美丽没有格调,池塘上的荷花洁净但缺少情趣。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倾国之美色,当牡丹花开始时候轰动了整个洛阳城。
诗的前两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即庭院中的芍药花虽然妖娆美丽,但格调不高;池中的荷花虽然纯洁、明净,但缺少热情。
唐代郑虔《胡本草》记载:芍药,一名没骨花。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所以刘禹锡在这里称芍药“无格”。芙蕖,是荷花的别称。周敦颐《爱莲说》中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句。
但如此纯洁、明净的荷花,在刘禹锡眼中却因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多少显得缺少热情。当然这里刘禹锡没有贬低芍药和芙蕖的意思,反而准确说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从写法上来看,这两句诗则用了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即刘禹锡从侧面写牡丹,凸出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品格,称得上花中之美者。
诗的后两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则是刘禹锡正面对牡丹的赞颂。它的意思是说,只有牡丹花才算是真正的国色,当它盛开的时候,盛况可以轰动整个京城。
对于牡丹来说,它“百般颜色百般香”。虽然刘禹锡这里只字未提牡丹的色香,但是从他所描述的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场面来看,牡丹定然是姿色超群,具有倾国之色的。
一个“动”字,彷佛可以让人梦回大唐,回到那个因观赏牡丹而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的历史时期。诗人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来衬托牡丹的高标格和富有情韵之美,诗人并没有完全否定芍药和芙蕖的美,只是点出这两种花的美和不足,用这以前人们青睐的名花显示牡丹的气质华贵,风姿卓绝.“国色天香”就是后人专用来指牡丹的姿色超群。
“花开时节动京城”表现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就足以说明牡丹的花容是如何倾国倾城的了,仿佛看到人们为了观赏牡丹而万人空巷的场面。全诗没有一字描绘牡丹的美丽,却字字句句在描写牡丹的美景,抒发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