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日记(家事篇:78)

2020-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通山方良金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阴天

昨天,我在岭下全屋群发了这么一条信息:

"刚刚!第一罐八宝粥热好之后,倒在碗里,递给母亲 ,三分钟时间不到,老人就吃了个精光。

我给娘接碗,但母亲舍不得把碗给我,嘴里大声说着:阿弟,我冒吃饱,还有冒得?还要吃。

我又热了一罐,继续递给母亲,看着时间,这一罐吃完,老人家仅花三分多钟,那速度就像在比赛。

一般的老人都难吃完两罐八宝粥,而我93岁的老母亲居然还有这样的饭量,并且胃口特别特别的好,速度十分十分的快。

难怪她老人家这么长寿。"

看了这条信息,岭下的家人们一定会想,阿金的娘确实长寿,还这么吃得,肯定是她老人家的福禄还冒满。

这老者好命啊。

说娘好命,我也认同这种看法。

今年(庚子)古历七月半那日,儿子方炳鸿和儿媳妇陈丽丝一车把老人从南林接到了我们的家, 我们又开始赡养老人,时间是一年。

父亲过世后,赡养母亲,我与弟弟轮流着。

来到我家,母亲照例终日坐在床上。

岁数大了,眼睛彻底老化了,伸开五指也看不见了。

床,就成了母亲唯一的栖息地,尤其是今年。

刚到的那两天,一辈子要强的老人,自个儿的慢慢摸下了床,伸出两手,在空中晃悠晃悠,摇摇摆摆走在房中,艰难的行至房门口,摸啊,摸啊,再也无法前行了。

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老人还是沮丧的打道回了府。心情复杂的坐在床上。

在我家住着,娘的细媳妇王银清仍然时常惦记着她老人家。

阿清买来了一个红色塑料大痰盂,嵌在这把黑色的座椅上。


阿清说,阿哥,你把这个东西放在娘的床边,坐着解,阿娘好得多。

去年,娘在南林弟媳家住的时候,大脑灵活的阿清,买了这套坐便器的椅子装置。软绵绵的,坐着解手,舒舒服服,娘也十分的习惯。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时间一刻刻的流逝,母亲体内的器官也在飞快的老化。

换了一个地方,母亲的习惯跟着也换了。

弟媳阿清的想法虽好,但是老人完全不能按她的套路打拳。

吃喝拉撒中的拉,母亲几乎全都拉在地板上。

我们无奈。

我与妻子雪花唯一能做的就是日日为老人打扫卫生,拖着地板……

气味虽然难闻,但老人毕竟是我的亲生母亲。倒屎倒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赡养老人是美德。我们毫无怨言。

说娘好命,我也认同这种看法。

一辈子讲究卫生的母亲,几乎天天洗澡。

往年在我家住着,每逢中午,母亲总是对我说,阿弟,我要洗澡。

中午气温高,是老人洗澡的好时候。

我总是热热络络的把水倒给娘。母亲洗好之后,我就开始给娘洗衣服。

今年不同了。93了!爬不动了!也没有往年的声音了!

方琼是母亲的孙女,在老家岭下,系长孙。

古人说,婆疼长孙。这话一点不假。女儿方琼就是母亲带大的。她们的感情深似海。

又是一个星期六,女儿打开了房门,高高兴兴看她阿婆来了。

这次的任务是给她阿婆洗澡。

从头到脚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就连房间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漂漂亮亮。

女儿忙里忙外,在回家之前,拉着老人的手千叮嘱万嘱咐,说了好一阵子之后,向我打了个招呼就出了门。

有孙女伺候,母亲享受着天伦之乐。

说娘好命,我也认同这种看法。

一生中,母亲是受不得饿的。一日三餐,餐餐要吃。

谈起这个话题。有人常常跟我聊着,人老了,吃饭也会起变化。年轻的时候,吃三餐;年老了,无形之中减了一餐。每日吃两餐就够了。

这种说法跟母亲挂不上钩。

而且,我的母亲一日三餐要吃,还要按时吃。吃迟了,就要发饿病。脸色煞白,心脏发慌,四肢发麻,肌肉发抖,嘴唇哆哆嗦嗦的……

眼睛翻白了!样子挺吓人的。

因此,娘戏嘴的东西特别特别的多。

伊利牛奶,蒙牛牛奶,诸如此类的饮料,数年如一日的,未断。

蛋糕,面包,蛋黄派,八宝粥……没有牙齿的老人可吃的好东西,堆满了桌子。有时候,东西发了霉,当垃圾丢了……

今年的早餐,给娘煮鸡蛋。老人家居然任性的不吃。后来我才知道,娘的确被鸡蛋吃腻了,看了鸡蛋就怕。

在吃的问题上,我们都惯着母亲,老人也惯着她自己。

崽媳一大群,我的母亲有惯着自己的资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