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你的忙碌只是假象,本质是逃避真正的思考

2017-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黄樟

久违的同学聚会,不经意间,2017年已不足百天,很快一年又过完了。

商学院毕业之际,院长先生给我们发来一封短函:“这些年,你天天刷屏阅读各种分析报告,花大望时间讨论宝万之争、英国脱欧之类的政经大事件,每天分享自己的观点和鸡汤,努力判断和捕捉下一波浪潮和商机。于是你热点悉知、鸡汤盈腹、谈资丰富、出言成理。

但是拜托,这多年过去了,你确实一事无成。

如果你这些年:去做好一瓶辣椒酱比如老干妈;去开好一个惠民餐馆比如田老师红烧肉;去种好几亩橙子比如褚橙......你早已经处境改观了。”

如果你初次看到这段话,并且足够走心,多半也会跟我一样,被震撼到。我想,先生引导我们这群年轻的“准精英”质疑的不是“勤奋有没有用”,而是认为“表演勤奋”的这种行为没有价值,这种看似勤奋的行为实质上是一个人“思维懒惰”的保护色。用雷布斯的名言来说,这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你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对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的思考和践行——而这种“思维懒惰”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你成为了“低品质忙碌者”。

比如在某天听完罗辑思维的语音后,一时心血来潮下单了很多书,却从来不看——不难理解,毕竟买书的行为容易,看书则要困难得多;而更加困难的是,我们往往没有思考过自己应该系统地读哪些书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哪些书对自己的帮助最大。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中说,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反应快速,但很容易上当。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却很懒惰,经常走捷径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处理方式——面对于变化缓慢的环境,基因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不存在任何问题。一方面,它做出了一个大概率靠谱的决定来应对环境的缓慢变化;另一方面,懒惰地走捷径也让基因节约了能量,这对于远古时期食物获取成本极高的人类而言意义非凡。所以,当我们谈到为什么人会“思维懒惰”、或者为什么不习惯于“深度思考”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通过向基因施压,让其减少对于“条件反射”这种救命神器的能量分配,转而向“深度思考”这种奢侈品倾斜。这对从远古穿越而来的基因而言,无异于降低基因携带者的生存概率。简单来概括,深度思考在基因层面是反人性的。

基因不鼓励原始人深度思考,让我们从远古穿越到现在。然而现在社会正在经历着非常急剧的变化!事实上,变化早已经成为了我们彼此心知肚明的共识,这种越来越快的变化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信息的指数级发展,从信息的承载方式上亦可见一斑——从甲骨、竹简、羊皮卷、印刷纸,一直到理论上无限大的虚拟云存储空间。  对于这种信息疯狂蔓延所引发的知识洪荒,每个人可怜的认知能力显得是那样微不足道,认知能力取代了知识信息储备成为了更为稀缺的资源,构建起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壁垒。

如果此时还顺从顽固不化的基因本能,继续思维懒惰下去,避免反人性的深度思考,结果也很容易预测——我们将无法享受到知识增长和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好处,最多维持目前水平的生活质量,甚至被淹死在信息的洪荒之中,焦虑无助、不知所措。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想得到与过去不同的结果,就必须做一些与过去不同的事情,而这些不一样首先要体现在认知层面。

爱因斯坦说过: “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充分阐述了深度思考和战略性选择的重要性、必要性。

对于写完文章的我,和耐心看完的你而言,认识到这一点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我们都清醒地知道“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其实是在同人性抗争,同本能抗争,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愿每一位心怀梦想的人都能撕掉“低品质”的标签,过上配得上你努力程度的高品质生活。

你的忙碌只是假象,本质是逃避真正的思考

http://www.jianshu.com/p/2ffbd3839ed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