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远方知县的死

2021-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青者言墨

这一天的渌水亭里,成德展开一张宣纸,上面的两首诗是父亲刚刚默写给他的。

城社丘墟不自由,孤灯囚室泪双流。

已拼一死完臣节,肠断江南亲白头。

反复南疆远,辜恩逆丑狂。

微臣尤有舌,不肯让睢阳。

诗写得并不见得多好,却让成德震撼了许久。父亲讲了,这两首诗都是绝命诗,作者是广西富川知县刘钦邻。刘钦邻本是顺治十八年的进士,就在吴三桂叛乱的时候,县城陷落,刘钦邻只带着四十多名家丁与叛军作战,无奈被擒。叛军希望他归顺,他在牢房里写下了两首绝命诗,自缢而死。

微臣尤有舌,不肯让睢阳。,这是以唐朝的睢阳城守张巡为榜样呀。

这一天成德想起了这段历史,想起了韩愈的那篇名文,不知为什么,他的心里突然隐隐地生起了一个问题,一个怕是有几分禁忌的问题:睢阳城里被守军吃掉的那些老弱妇孺,不是最该被保护的人吗?那个叫做刘钦邻的人到底在捍卫什么呢?无论是正义的战争还是不义的战争,百姓的生命都是可以被任意挥霍的嘛?所欲忠者,国与主耳,可国是谁之国,主是谁之主吗?

父亲讲刘钦邻的事情,默写他的绝命诗,是要自己写出一首诗来,是借用自己在文人里的小小声望来传达一种态度。他突然在这一刻意识到,饱受汉文化影响的自己终归是一名旗人。

渌水亭里,成德提笔写了一首五言长诗,是写给刘钦邻的挽歌,更是代父亲给所有人的一个响亮的政治信号。

很快,刘钦邻被追赠太仆寺少卿,赐谥“忠节”,封妻荫子。对于刘家,这是信念和命运,是悲泣和怀念,对于朝廷,这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信号,精明如明珠,从来就没有为自己重蹈晁错的覆辙而担心过,他知道自己押对了宝。于是在国事之余,明珠安然地操持着家事。儿子今年已经满二十岁了,是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了,所以,有很多事情需要操心。

成德对此浑然不觉,他仍然沉浸在战乱的消息里,他仍然在写诗,这一回却是写给自己的,一写就是十三首,题为《记征人语》,这就是他最著名的一组诗。

意犹未尽,成德又填了一首词,听着千万户女子捣衣的声音,想到有多少远征在外的将士等待着和家人团聚。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南乡子 捣衣》

一场举国战争,帝王想的是家业,明珠想的是功业,只有成德,天然就和他们不同。月到西南更断肠,西南方向,正是交战之地,多少征人思妇会捱得过这场劫难呢?

以上内容选自苏缨《一生最爱纳兰词》

《记征人语》十三首不搬了,搬诗感觉比搬文还累...

唐朝的睢阳城守张巡的典故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就感觉很残忍,为了所谓的君做出那种事真得值得嘛?

在忠臣面前放弃一些人性并非是值得称赞的事。虽然有些时候牺牲一些人能拯救一个帝国,拯救更多的人,可这种需要老弱牺牲的拯救真的值得嘛?

历史上许多人面临过两难选择,每一个选择的结果都很残忍,可必须要选一个。今日评价古人的对错意义不大,已经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了。古人的生活让他们成为了一个个那样,这样的人,有些东西比他们的命更为重要,那是一些人的信仰。即便会抛弃一些人性,他们也会去做,只因为他们觉得那样是对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