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开始画画,一幅画最高卖了两个多亿,他却说自己是个教书匠
在艺术界
但凡能画几幅画的人
都喜欢把自己称之为画家
可偏偏有这么一个人
一辈子都在画画
可他却不喜欢别人称他为画家
而是希望别人称呼他为:老师
这个人他就是:潘天寿
潘天寿先生1897年生于浙江
1971年世逝
享年74岁
潘天寿先生一生创作无数
再2015年的时候
潘天寿先生的作品《鹰石山花图》
以2.79亿元成交
直接刷新了潘天寿先生个人作品价格的纪录
潘天寿先生的父亲叫潘秉璋
26岁便考取功名
被推举为乡长干了三十余年
后被推举为县参议员
而潘天寿先生的母亲不仅知书达理
而且还会家务和剪纸绣花等……
潘天寿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的
再6岁的时候
潘天寿先生的母亲因病去世
这让潘天寿先生非常悲痛
后7岁的时候
潘天寿先生便开始学习画画写字
紧接着16岁的时候
潘天寿先生以优秀的成绩
考进了海县的最高学府
(各位可以理解为清华北大的那种)
而当时正好是“五四运动”开始
潘天寿先生受到了新的教育和思想
潘天寿先生觉得自己:
「无干事之才,只有画画尚能胜任」
也正是这个思想
后来成为了潘天寿先生艺术道理的精神支柱
潘天寿毕业后便开始专心研究书画
当时潘天寿先生才23岁
在读书的时候
潘天寿先生的书画就全校揭晓
也有不少同学专门求字求画
后再26岁的时候
潘天寿先生经朋友介绍来了上海
因为潘天寿先生画画好
并且还是高校毕业
于是潘天寿先生被上海美术学校聘请为教师
主要教中国书画之类
并且当时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国画系
也正是由此
潘天寿先生才踏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
再47岁的时候
潘天寿先生结束了长达21年任教生涯
被任命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虽然没有任教了
但潘天寿先生还是觉得:
民族绘画的发展
对培养民族独立
民族自尊的高尚观念
是有重要意义的
潘天寿先生便从一个画家
成为了一个教别人画画的老师
后在潘天寿先生52岁的时候
当时正是全国解放后
潘天寿现实提出中国画的「三个为主」方针
即以人物画为主,工笔为主,写生为主
强调中国画的写实能力
并且用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经验
去绘画大量的传统文人山水和花鸟画
可当时潘天寿先生并没有被得到重视
反而被受到了冷落
紧接着再潘天寿先生56岁的时候
被安排到民族美术研究室担任研究室主任
经历了这样的转变
潘天寿先生并没有失去信心
反而一直在坚持建设学术研究工作
潘天寿先生从7岁开始画画
后任教后还是坚持在一直画画
直到62岁的时候
潘天寿提出一系列的绘画技巧
以及一些绘画技能
给后人参考
紧接着再66岁的时候
潘天寿先生参加成立书法篆刻专业座谈会
童年在浙江成立书法篆刻科
也是当时全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
潘天寿先生曾言:
「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潘天寿先生对美术教育事业的看重
从潘天寿先生31岁的时候被任命
国力艺术学院教授开始
一生都没有离开这所学校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这所学校和学生
直到潘天寿先生68岁的时候
还在教学生画画
后再潘天寿先生69岁的时候
当时正好爆发“文化大革命”
潘天寿先生被关进牛棚长达三年的监禁
后来潘天寿先生被押回老家宁海批斗
返杭途中他在一张捡到的香烟壳背面
写下了最后的诗篇:
入世悔愁浅,逃名痛未遐。
万峰最深处,饮水有生涯
紧接着再潘天寿先生73岁那年
因病重没有受到及时的治疗
从此卧床不起
后再74岁那年因病去世
潘天寿先生一生胸怀大志
耗费一生都投身在民族艺术中
不追求个人名利个得失
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诗书字画
更不是价值2个多亿的画
而是一个信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