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满天星

我对真实的偏见

2021-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有感而发简言之

我不知道我的思维那儿出了问题,以前不太喜欢看电视剧,尤其是那种动不动就五六十集的肥皂剧,看到别人有的追剧追得泪眼婆娑,有的被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纠葛牵着鼻子走,有的一连一整天眼不离屏幕,也要看到最后的结局,我对此心里很是不解,那些都是作者瞎编的,又不是真实的,至于这样吗?

看小说也是这样,我总觉得看它是浪费时间。以前我曾看过一篇短篇小说,一看到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统统略过,一目十行几十行,认为那些都是废话,唯独看了实际发生的动作和产生的结果,发现读完它用不了多长的时间,文字浓缩到不够两页纸,这更加深了我对小说的偏见,认为它不真实,看它纯属消磨时间。

于是,看电视,我喜欢看新闻类的,纪实类的,新闻调查、警察破案、体育比赛和动物世界,也成了我雷打不动的节目,以至于我家小孩一看到这几个频道,气哄哄的脸都变绿了。

看书时,最喜欢看散文,贾平凹的莫言的王朔的,读着他们的散文,就像看到这些怪才挺平着脸,压抑着想笑的冲动,平静地讲着对一件事的看法,他们的视角往往是立体的多角度的,无论从那里看,都让人看到他们极强的穿透力,把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前世今生写得那么透彻。

后来,我发觉我的这些想法可能与我的理工科思维有很大的关系。理工科里强调的是丁是丁卯是卯,理论要用实验结果来支撑,产品的设计要用数字来说话,电压是多少电流是多大大楼有多高,这些是不能用大概大约差不多来糊弄的,时间长了,对那些揣摩猜测想象等词汇就有了很深的抵触的情绪。

直到最近几个月,工作负担不再那么繁重,小孩上了大学,学业也不用我操心,我偶尔静下心来看了一些短篇中篇小说,没有跳过那些我以前认为满是虚假的描写,我发现读完后,我浮躁的灵魂稍稍安稳了一些,忽然觉得小说里那些原来看不惯的情节描写,像极了人身上丰满的肉体,没有了它,人就是一个骷髅,这些看起来没实质内容的文字,也是立体地强化了你对一个人物全方位地理解,慢慢的不再排斥读它。

小说里的各种描写,很能体现一个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一双深深的眼眶容不下她一辈子心酸的泪水,母亲的一生就是一本厚厚的书,需要耗尽我们一生去阅读,这些极富想象力的句子,它们的冲击力深入你的心灵深处,绝不是可有可无无关痛痒的无用之词。

回想一下,理工科里也不尽都是数字打遍天下,别的一文不值,想象力绝对也是占有一席之地,不可忽视。牛顿待在苹果树下想象到了地球的引力,曲线被想象成由无限的小线段组成,人们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了很多复杂的工程难题,如果缺少了想象力,广州美丽的小蛮腰会不会如此楚楚动人,一座座美丽的大桥可能都会长成一个模样。

理工科的论文,往往需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证明其结论的可行性,这和小说里的铺垫、烘托、渲染,让主题更突出,本质上似乎没有太大区别。看来我这个理工男对真实的想法的确需要校正,走得有点偏了。

最近小说读得越来越多,这种感觉愈发明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