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学习辛弃疾的《踏莎行·夜月楼台》
2024-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金兰居士
【词作原文】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这是作者在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作的一首词。全词写出了词人在美好的秋夜里,为美景所陶醉,触景生情,引出对宋玉“悲秋”的诘难,并通过对宋玉式悲秋原因的否定,指出因为“风雨”引发的悲秋情绪的合情合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
词的上片重在写秋夜景色的美好,秋夜人们的欢喜,引出对宋玉“悲秋”的诘难。词的下片重在写因社会“风雨”引发的悲秋情绪的合理合情,也是让人无法逃避的。为了表达这个主旨,下片很好地运用了抑扬顿挫的方法。
在这首词中,我们知道了作者悲秋的真正原因,他既不是为季节的萧疏而悲秋,也不为个人命运的乖蹇而伤情,而是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而悲秋,这样一来,全词的主旨便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