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沉淀
学会沉淀
当人生遇到了挫折,谁也免不了忧伤、失望,这时,如果无法忘却,那么不如学会沉淀吧。
还记得2012年的那个暑假,县教育体育局要举办教师进城选调考试。接到这个通知,学校的一个同事说我们报吧,考考试试。
当时我也抱着试试的态度,因为毕竟十几年都不看教育理论知识书籍了,我觉得自己都忘得差不多,也没有信心了。
同事和弟媳妇都鼓励我说,我们一块儿报名,考上就去,考不上就算了。于是我们就报了名,报名距离考试大概有一周左右,我每天都会拿着那本教育理论书去看,早晨起床就是读、背,然后看书中的知识点,做做题。
到了考试那一天接到试卷,看着试卷上的题,除了那些选择和填空题有固定答案之外,剩下的题都是教学综合考察题,很灵活。当时真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觉。
结果和我意料中的一样,落选了。考完后我就在想这辈子再也不难为自己参加这样的考试了。回来之后,失望之余带给我更多的是反思,我想:教学十几年以来,我是只顾教学,从未专门进行过教育教学研究,也未积累过教育教学经验,并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反思到此,我立刻明白了,我当下要做的不是伤心、失望,而是要找准目标,向着目标努力。调理好心情,迎接开学。
开学后我接了四年级语文,上第一节语文课我问学生语文学习最难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是作文和阅读。我眼前一亮——有目标了,我就从学生认为最困难的入手吧!
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作文教学之路。我开始阅读名家如何叫教作文,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我印象最深是吴勇老师的习作指导课《零食的故事》,整节课不到40分钟,学生边聊天边写自己喜爱吃的零食。一篇篇新作诞生,让我佩服不已。
这节课让我受到很大启发——习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学会善于留心,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找准了方向,以兴趣为出发点,从生活中取材,以课文引领,我开始培养学生兴趣。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大地的话》,学完之后,我让学生即兴说话模仿,然后写一写,又选几名学生把他们的作品写在我的备课本上,这样一来,他们更开心了。回家很骄傲地给家长们说:“我写的作文在麻老师的备课本上,检查的领导和老师们都能看得到我的作文。”那种自豪感溢于言表。
后来我又利用每周三的下午第三节的活动课带学生们做游戏。像“编花篮”、“投沙包”“跳大绳”……带他们做手工,“缝沙包”、“缝布娃娃”、“钉纽扣”……同时还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为贫困生,留守儿童理发。这些活动总能使孩子们兴趣盎然,并能写出一篇篇令自己满意的文章。三年中,这帮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许多,并且还有几个孩子参加镇里、县级、组织的作文比赛,屡次获奖。在报刊、期刊中发表,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自信。
这几年中,我从一个不会教作文的语文老师成长为一名敢把自己设计的作文课上成公开课。参加了长垣县小学语文第一届观摩研讨交流会并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掌声的魔力》,宏力学校姚东方老师评课中鼓励的话语使我更坚定了目标。同年还录制一节《我能坚持五分钟》参加省优质课评选,冯主任的建议和鼓励至今记忆犹新。更感谢名师李慧香老师的引领,让我更加坚定了一直走下去的信念。
几年下来,我也从中获益良多,讲观摩课、分享经验交流会、跟随中原名师“李慧香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跟随“国培计划”许老师出外讲课,所讲之课,全是与作文教学有关的。我一边讲,一边学习,在名师、专家的引领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今年,遇见了我教学生涯中的重大转折,参加进城选调考试。刚接到通知之后,同事告诉我并劝说,让我考,我说:“我不行!这些年都没有看过书,不准备再考了。”
同事说:“前几年和今年不一样,今年只考面试,你肯定能过。”经不起撺掇的我又心动了,也想试一试,报上之后的第三天,新的文件又下达,又加上一项笔试。我一看坚决弃权,不再谈及此事,心情放松之余走娘家,正在上大三的外甥女问我考试没有,我说:“弃权了。”
外甥女惊讶地问:“为啥弃权?你不试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呢?我记得上学时你也这么说我,我现在也正在学习,准备考特岗,只要看完这本书再做练习题,再加上你这些年积累的经验,肯定不成问题。再说了,报上了再弃权,人家不说你啊!我有书、有试题卷,你回家去做吧。”于是就一股脑给我拿了许多资料。
回家后想想也是,自己平时教育孩子都说要敢于尝试,轮到自己了怎么就退缩了呢?眼看还剩三天时间。那我就奋笔疾书吧。我早上五点钟起床,晚上11点睡觉,学了三天,三个晚上,到了考试那天,除了十几道基础题之外,剩下的都是综合考察题。这些综合考察题,我稍加思考也都能答上,最终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总分全县第三名。同学见了通知告诉我,我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后来一起聊天,同事说,你发现了吗,这些年你沉淀了许多,积累了很多,所以你才能够考上。
从上次参加考试至今六年半了,虽然理论知识不曾学习,但我在失望中找到了方向,几年来一直坚持着,一路努力,一路收获,深深感受到了:人生路上,我们需要学会沉淀。沉淀生命,沉淀经验,沉淀心情,沉淀自己。
学会沉淀 学会沉淀 学会沉淀 学会沉淀 学会沉淀 学会沉淀 学会沉淀 学会沉淀 学会沉淀 学会沉淀 学会沉淀 学会沉淀 学会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