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之补天
这几天阅读课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叹服先生语言的生动和精准,大概有两方面收获:
1、语言文字表现了人物的世界观。对世界的态度影响了作者看到世界的样子,以及用怎样的文字表达出来。
2、以物喻人或者借古讽今,可能来源于作者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格物致知,从表象体悟出道理来。
而且因为自己的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所以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不过并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却也许暂时还有存在的余地的罢。
【嘻哈】“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我从中感受到一种戏谑的态度,就一个rapper,在规则的边缘游走,有意无意的挑战权威。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灭的眨眼。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是一个生铁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
【个性】这一段充满了玄幻的色彩,不知道先生是真的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还是他想象中的世界。像是印象派画家的油画作品,浓墨重彩,个性张扬,用色彩的视觉冲击体现了内心的躁动。
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景物】我见过的松树都是深绿色的,针叶也是坚硬挺拔的。嫩绿的松柏是什么样子?远方的花丛又是什么样子,会氤氲成一片斑斓的烟霭吗?这个描写又让我联想到油画了,先生的描写总给我色彩鲜明而浓重的印象。
那藤便拖泥带水的在地上滚,像一条给沸水烫伤了的赤练蛇。
泥点也就暴雨似的从藤身上飞溅开来,还在空中便成了哇哇地啼哭的小东西,爬来爬去的撒得满地。
紫藤从伊的手里落了下来,也困顿不堪似的懒洋洋的躺在地面上。
【修辞】上面摘录了三段使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句子,生动的语言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文字的妙出,在大师的笔下,文字有了魔力,让你有所见、有所感,甚至让你有文字之外的想象空间。
【精准】三段话读下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僻的词字,就只是很朴素的语言却生动的展现了场景,如同亲眼看见、听见。
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
终于伸出无数火焰的舌头来,一伸一缩的向上舔。
【水火】上面的分别是海浪的描写和火焰的描写。不是“涌起”浪尖,不是“激起”浪花,先生用的是“站起很尖的波浪”,想不到更生动的描写了。
看见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的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的地方去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
大约巨鳌们是并没有懂得女娲的话的,那时不过偶而凑巧的点了点头。模模胡胡的背了一程之后,大家便走散去睡觉,仙山也就跟着沉下了,所以直到现在,总没有人看见半座神仙山,至多也不外乎发见了若干野蛮岛。
如果不考虑文章蕴含的深意,先生的文字是很有趣的。就像这两段对大海龟的描写,比山还要大的远古生物在大海上“游玩”,想想就觉得场面很刺激。“似乎点一点头”表现了大海龟似懂非懂的呆萌样子。“散去睡觉”的行为再次加强了这种亲近感,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神也不再是陌生冰冷的,果然是万物皆可萌。
上下四方是死灭以上的寂静。
这句是女娲倒下死去后的句子,简单的一句话,诉说了造物主的寂寞。
文字中有美,有爱,有道。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