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散文✨满天星读书

替人背书的羔羊(2)

2022-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快乐人生老陈

让我们继续欣赏朱敦儒的词章。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簪缨:官员贵族的帽饰,此代指官员贵族。倩:请、托。

词意:

在南京城西楼头,我倚栏远眺,只见秋阳的余晖铺洒万里,浩荡的长江滚滚东流。

中原沦陷,朝臣四处奔散,丢失的国土何时收复?

只得请求秋风吹送我的眼泪,越过扬州,送上我对故土百姓深深的关切和由衷的祝福。

短短三十六个字,却能营造出如此开阔的意境、浑莽的气象,足见朱敦儒当得起“词俊”的声名,不愧北宋末期词中大家。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开封),酿成了带给中原人民深重灾难的“靖康之乱”,是宋王朝的百年国耻,也是汉民族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浩劫。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宋高宗赵构继位南京(今河南商丘),开启南宋王朝。

赵构登基之初,起用李纲、宗泽等主战将相,抗战一时颇见成效。然而,由于主和派秦桧等奸佞的百般阻挠,赵构为了个人私利,到后来竟然采取投降路线,致使金兵一路南下推进至淮水一带,扬州、金陵危在旦夕。

遭此国破巨变,46岁的朱敦儒与部分臣僚一样,仓促南逃,此时恰好客居金陵。

这年秋日的一个傍晚,他登上金陵城西楼头,遥望北国大地,不由涕泪交加,一种强烈的亡国之痛如此真切地浸入骨髓,弥漫进周身的血液里。

登高望远,总免不了身世慨怀,何况是山河破碎的时候。

王粲当阳麦城城楼凄然而发的故土之思,陈子昂登临幽州台面对悠悠天地时怆然而呼怀才不遇,许浑在咸阳西城“一上高城万里愁”的叹惋,当然还有很多的诗词歌赋,大多都产生于登高望远之际。

如今,轮到朱敦儒,这个曾经锦衣玉食不问国事安享闲适的懒散之人登高悲歌了。

此刻他的心情一定是沉重的,充满了感伤。他与千百万臣民一样,都怀有早日驱除鞑虏恢复中原的强烈渴望,但就此认为他是对朝廷苟安一隅不图匡复的愤慨抗议,是表达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显然有些言过其实,过度拔高了他。

我以为,这首《相见欢》,只是朱敦儒追忆故土怀恋昔日美好时光的一曲悲歌,是国土沦陷后难以回到从前的幽怨呼号。

不错,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年近五十的他终于答应高宗出山了,而且官位不小,一度做到了兵部郎中以及两浙东路提点刑狱。期间,他曾力主抗战,终因“专立异论”被弹劾罢官。

接着,他就退休了。

六十八岁的年纪,原本可以开始颐养天年,在风景如画的嘉兴南湖安度晚年,谁知上天跟他开了个玩笑。

在秦桧的拉拢和威逼下,朱敦儒不得已再度出山,踏上贼船的同时,也将自己一世的清名连同曾经的清高狂傲一并搭了进去。也许朱敦儒当时身不由己,有着难言的苦衷,但历史是无情的,他最终成了为秦桧等奸佞背书的羔羊。

稍稍再扩展一点。

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获北走,中原尽失。在这样的时局下朝野志士无不拔剑斫地,切齿扼腕,于是词坛上产生了一批令人读后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见其慷慨磊落之气的作品。比如向子諲这一首《忆秦娥》,如下: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大家如果细细体会,就会发现,与朱敦儒的《相见欢》相比,虽说题旨相同,伤心痛切之感分量也不轻,但从境界和韵致角度而言,向子諲的这首词显然还是差了些层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