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读书

读《居延》之感

2022-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徐小晫

再读一遍徐则臣老师中短篇小说集《青城》中的中篇小说《居延》,对北漂青年,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徐老师常讲,好的小说的标准是反应这个时代所共有的东西,比如人情感的困境,比如小说《居延》里的爱情。

在他的这篇《居延》中,就有时代的声音在里面。小说中主人公是一个北漂的男孩,快到三十岁,依然孑然一生,和朋友经营一家很小的书店,勉强维生。住,是北京老胡同里租的一间小平方,常有老鼠骚扰。吃,更简单,多半是盒饭和小饭馆充饥,偶尔和朋友喝酒吃肉。对主人公的这些介绍,从小说的开始,就慢慢介绍清楚,平凡人,北漂是一个群体,艰难而也感情丰富。

而女主人公居延的出现明显带有荒诞的色彩,居延是位年轻女孩,长相不错,但就是聋哑人。说荒诞是和主人公的认识,是相当荒诞的。一个纸条,留着男主人公的名字和电话,派出所把男主人吼来,领走居延。

一男一女有了真正开始接触的机会。男主人公第一天让居延在房东家借住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上开始,居延开始做早饭,收拾房子,洗衣服,收拾家,搭理男主人公的生活,显然有点女主人的味道在里面。

往下看,还是觉得有些荒诞,这哪是哪啊。渐渐的两个人开始有种不像同居,但又是同居一室的生活场景描写。

这时人物内心描写开始隆重出场。从居延的荒诞到来,开始,讲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但不同的是女孩是聋哑人,底细不清,荒诞就荒诞吧,关键是生活,北漂生活。

小说创作,本质上是写人内心的描写。作者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两个人尴尬的同居生活。喜怒哀乐总相伴,但男主人带有胆怯,其实胆怯也是故事。

男主人,没有排斥但也没有随便。只是觉得很荒诞,怎么就找到了他。

疑问,小说至此也没有告诉读者,也不能告诉读者,因为没法告诉,它更像意识流,也像荒诞。但我更相信这是一种意识流小说。

男主人有几次想让居延离开他,离开他的窝,但居延始终还是找了回来。期间,有天寒地冻,男主人怕居延出事,到处寻找居延的夜晚,最后发现居延早已回到榆树下的睡,作者不忍心,这是一种善良的描写,人的善良本质上带有一种怜悯在里面。

期间,还有两人说走就走的一次旅行,,实则男主人想让居延离开自己找的方法。这个时候男主人上开往南京的火车前,就塞给居延1000块钱,想必也是一种善良的怜悯。

男主人公接受不了一个不知底细的聋哑女孩居延,接受不了有世俗的影响,周围的人的议论。但还有人怂恿男主人公送上来的。

等等这些,更让男主人公感到困惑。

作家在这个时候,更多的在探讨到底什么是爱。

也许是日久生情,也许是生活让他们彼此温暖,这时候爱情来了,这个来还是比较真实。毕竟居延死心塌地要住在男主这里,期间又发生了那么多事。

逻辑的过程就是从荒诞的认识,到排斥,到逐渐渗透,到谈起了恋爱。

聋哑人不会说话,怎么交流。听朋友说,可以治。带居延去,医生说导师一个月后从美国回来,导师的手术成功率据说很高,这是个铺垫。

一个月前,导师的号早就挂好了,一个月后导师也来了。本来可以去为居延努把力,看是否能治好聋哑的时候,男主人突然发现这样挺好的,女朋友不会说话,看似不方便其实也省了很多麻烦,不做了,就这样。

两个人快活的的北京的出租屋里生存,生活,享受每个人理解不一样的爱情,留个读者想象,意识流吧。

徐则臣老师的《居延》或许在向读者传达一个声音,爱情有很多种,无法定义,生活在北漂的青年渴望得到爱,也渴望找到爱,这是有目共睹的需求。

大家觉得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