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童子

2017-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随你静

      在农村,总会遇见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说是迷信,却无法用科学来解释,比如老人们经常会提及的:水鬼、山妖,还有凭空会浮在水面的秤砣,当然,关于小孩子的,最多的还是:换童子。

        有关换童子的传说,我最初也只是听说而已。说是谁家如果生下来的小孩子恰巧是童子,那么这个孩子就必须找一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做替身,谁先换了童子,谁就可以活命,而另一个被换走的童子,很快也就会夭折了。我听了觉得很不可思议,人命还可以换?它究竟是怎么换的呢?

        无论如何,在我看来,换童子,都是一件最残忍的事情。无论谁生谁死,总也逃不过有人悲伤的。但是,真的遇到了,你也就别无选择了。

        我小侄女就是个童子身,她生下来的时候,我们也并不知道。只是孩子体质比较弱,经常会“掉魂”,至于什么是“掉魂”,我倒也不清楚。直到两岁左右的时候,每到夜里十二点,她就开始哭闹,不睡觉,怎么哄都不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但是又无能为力,去医院检查,也并没有什么结果。

        住在我家隔壁的姑姑,听说了这件事,就来到我家,仔细看了孩子后说:哎呀,这孩子是个童子呢!你们还不赶紧给孩子换童子,晚了,就被别人换走了!

        一家人此刻都慌了神,抱着孩子不知道怎么办。因为孩子太小,所以暂时换不了童子,姑姑说:那就赶紧先用锁“锁”起来,可别让别人给先换走了,不然孩子就没命了。

        于是,我妈就围着四邻,要了百家线,用各种颜色的线编成一个麻花辫,又按着吩咐,买了一把大锁,只等着挑个日子,去接神婆过来给孩子“保童子”……

        我姑姑当时还只是个“学徒”,并不能给孩子“保童子”,她的功力还不够。只能去接她的师傅过来,给孩子“锁”起来。

        全家人不敢懈怠,也顾不得想谁家的孩子会被换,也顾不得想这件事是否残忍,事情不摊到谁头上,谁也不会奋不顾身。神婆说:我上了香,请了神,命是可以保的,你们不用害怕。准备好一桌贡品,买一双红筷子,一条“百家线”,一把锁,必须去你们的老宅,在堂屋正墙上,我给孩子“保童子”。

        准备好了一切,就把神婆接了过来,一路上,她一直在打哈欠,我姑姑说:那是她师傅“请神”呢!

        老宅并不住人了,但是我妈还是把宅子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毕竟,换童子这件事,也是一件相当重要的大事了。

        神婆进了老宅堂屋,把贡品一样一样的摆在了老桌子上,把红筷子、锁、百家线整齐的摆在正中央,又点燃一把香,插在桌子上。她整了整头发,又拽了拽衣裳(那衣裳已经褪色到看不出什么色了,但很干净。)依旧打着哈欠,坐在矮凳上,把我妈妈叫在跟前“问话”。我带着小侄女,就守着旁边,她莫名的不哭不闹,也不说话,特别安静。

        那神婆哈欠连连的说:你家北边有片坟地吧?我妈答:有,有,有,埋了挺多人呢。神婆又说:有个女人,年轻着呢,哭哭啼啼走过来,是死的早有啥牵挂吧?我妈答:是,那女人死的早,还撇下几个孩子,可怜巴巴的……神婆就像什么都知道一样,问了很多,依我妈的回答来看,必是件件都准确的。我更是惊奇,她怎么什么都知道?太神奇了!

        问完话,神婆打着哈欠,拿起一双红筷子,挑起百家线编的辫子,在堂屋的墙上从上到下的划,边划边口中念念有词。过了一会,她转过头给我妈说:神仙是到了,只不过还没发功,你给神仙磕三个头,表表诚心吧!我妈慌忙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然后说:神仙保佑,快给我孙女保了命吧!我给你烧香,给你上贡……

        就在我妈磕了头,表了诚心,神婆一直在墙上划着的筷子,停了!她把手拿开了,但是,但是,那红筷子、还有筷子上的百家线,就直直的定在墙上,竟然没有掉下来!

        我当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可能?墙上什么都没有!筷子就立在墙壁上,一动也不动!如果当时你在场,你是不是也不敢相信?(后来,我壮着胆子,偷偷去老宅的墙上看了看,墙上很光滑,的确没有钉子,也没有什么可以帮助制造假象的胶水之类。)难道世界上真的有神仙?

        孩子的童子“保”住了,那神婆走的时候,把锁和百家线交给了她徒弟,也就是我姑姑,吩咐她回家“看管”好这“童子锁”,等到孩子六岁了,再给孩子“换童子”。姑姑奉神一样,把那“锁”请回了家。也把我们一家人的希望,带回了家……

        六岁的时候,小侄女换了童子,从此一家人安心了,再也没有人提起这件事……只是,周围邻居谁家孩子半夜哭闹的时候,我妈就会跟我讲:这孩子天天哭,会不会也是个童子?明儿个我得跟她家人讲讲去!可别被换走了还不知道!可惜了一条命啊!

        再后来,谁再跟我提起“童子”的事,我只会跟她讲:还是找神婆看看吧,看看就放心了。这不是迷信,但,这是人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