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想日常随笔记初见

互联网改造人性

2022-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蕉下客deer

3月1日,周二,多云,10至17度

互联网改造人性

用两天时间读完【美】尼古拉斯·卡尔著《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这本书更像是实验报告。美国人常喜欢写这类书,采用大量的心理学、脑神经学等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来探讨人性问题。

20世纪以前,大部分的生物学家和神经学家都认为成人的大脑的结构永远不会变化。20世纪以后,有人提出脑神经组织具有极强可塑性的观点,人脑实际上处于一种持续流动状态。经验对大脑产生的影响就如同水在地面上流动,水流经过的地方,会自行冲出一条不断加宽、加深的沟渠,以后再有水流的时候,水会自然沿此沟渠流淌。

我们常说二十一天习惯养成记,其根据就是大脑的可塑性。随着大脑内部特定的神经回路通过重复性的肢体和精神活动而不断加强,神经回路就开始把那种活动转变成行为习惯。但大脑的可塑性并不等于弹性,我们的神经回路不会像牛皮筋那样收缩回原来的状态,而是会尽力保持已经改变的状态。所以一旦某段时间松懈自律,我们就会被懒散的习气所控制。学书法时,老师常说要多写,形成肌肉记忆,也是重复行为对神经回路的改造。

马克思曾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行为塑造着人的大脑。人类与工具之间形成的紧密联系是双向的。就在技术成为我们自身的外延时,我们也成了技术的外延。木匠把锤子拿在手中的时候,他用手能做只有锤子能做的事,那只手变成了钉钉子和拔钉子的工具。战士把望远镜放在眼前的时候,他能看到镜头允许他看到的东西,他的视野变远了,却对近处的景向视而不见。我们的工具增强了人体的哪个部分,哪个部分最终就会麻木。互联网电脑作为一种通用传媒,是对我们感觉、认知和记忆的绝对扩展,就像一个强大的神经中枢放大器,但它对大脑的麻木效应同样也十分强大。

这种麻木效应主要体现在把人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撕成碎片。打开“健康使用手机”功能查看今日手机使用时间,数据显示,4小时,解锁57次,平均22分钟解锁一次。这个平均值的分母是24小时,若将睡眠时间去除,大约就是十几分钟一次。我的注意力十几分钟就要转移一次,也就是说还未立定,就跑开了。该书作者形容自己阅读时的状态说:“以前我戴着潜水呼吸器,在文字海洋中缓缓前进,现在,我就像一个摩托快艇手,贴着水面呼啸而过。”互联网使我们大脑中用于扫描、略读和多任务处理的神经通路正在扩展和加强,而用于全神贯注地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的那些神经通路正在弱化或消失。

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重要的特征是我们具有控制自己注意力的能力。可互联网却在麻痹和弱化这种能力。注意力分散,使人自然能力中最本质、最人性化的部分——用于推理、领悟、记忆和情感的能力也都随之弱化。可以说,互联网改造了人性,使我们变得浅薄。

所以避免人性丧失唯一途径,就是拒绝把我们精神活动和智力追求中最人性化的工作,尤其是需要智慧的任务委托给智力技术(互联网和计算机)。

具体到我个人,如何恢复专注力?

第一,坚持纸质阅读、深阅读。纸质书上没有各钟链接,捧起一本书,就只能读这一本,可避免思绪乱跑。当然手机得扔得远远。

第二,不换内存大的手机,少装APP。

第三,固定时间浏览钉钉、简书和微信等工作社交软件。

第四,固定几项日课:书法、写作、阅读、游泳、制作早餐,在日课期间,不得看手机。

第五,坚持写一两千字以上的文章,不写只言片语的微信、微博。

第六,读有深度的书——非集中起全部注意力而不能理解的书。少在网上一目十行的浏览文章。

暂时想到这么多。


自创千层霉干菜肉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