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丫之再续

爱咬人的宝贝

2017-04-20  本文已影响19人  yiyihuahua
爱咬人的宝贝

14-4-12

实习时班里有个小男孩,名字叫晨晨,长得很漂亮,浓密又卷翘&睫毛下有一双发亮的眼睛。我第一眼看到他时,就特别喜欢他,但是工作几天下来发现小朋友们不怎么喜欢和他玩。我便多留意观察了晨晨一段时间,发现晨晨很喜欢咬班里的小朋友,常常惹得班内哭声不断,被咬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意见很大,主班老师也很为难。

记得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们玩面塑,上课没过一会我就听见涵涵的哭声,急忙走过去查看,原来是晨晨在涵涵的手上咬了一口,伤口有点深我便先带涵涵去紧急处理,让另一位老师替我上课。我回来后便把晨晨叫到我身旁,询问晨晨事情的经过。也许是知道自己犯错了,晨晨一直低着头不说话,我安抚了晨晨一会,希望他能够诚实而又勇敢的说出事情。最终晨晨说出了事情,因为涵涵抢了他的面泥所以就咬了涵涵。经过几件事情后,我发现晨晨咬其他小朋友是因为其他小朋友先触犯他的利益,比如:小朋友碰了他一下、小朋友拿了他的玩具、小朋友挡了他的路、小朋友打扰他玩游戏……这些在我们看来无关紧要的因素却导致了很严重的后果。

爱咬人的宝贝

由于晨晨咬人的攻击性行为比较严重,我便告诉了晨晨的父母,并向他们了解一些关于晨晨在家的情况。晨晨的父母说,对于晨晨咬人的行为也想过一些办法制止过,也惩罚过,但是无济于事,反而更加严重,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帮助。我认为像晨晨这种攻击型儿童是不适合惩罚的,惩罚不能抑制他们的攻击行为,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攻击行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直接学习。其中,观察学习是儿童行为获得的最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儿童是在各种社会情景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所受的间接习得攻击行为。晨晨父母的惩罚行为无异于给晨晨提供观察得范例。

儿童攻击行为产生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晨晨的咬人行为的原因印证了这一点。当成人强制儿童遵守某些日常规则,或者要求他们中止某些感兴趣的活动时,他们会因发脾气而产生攻击行为。当一个儿童兴致正浓地做着某一件事情时,他受到了其他伙伴的干扰、破坏,就会因愤怒而产生攻击行为。一个受挫折的儿童比一个心满意足的儿童更具有攻击性。心理学上认为:挫折是一切侵犯行为的源泉,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让儿童经常面对挫折。

爱咬人的宝贝

当然儿童认知的偏差也是重要原因,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依赖于具体情景和儿童的认知水平。心理学上认为:某些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可能缺乏社会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对社会信息的解释出现了偏差。高攻击性的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倾向于带着敌意的眼光去解释伙伴的行为和意向,存在着归因偏差。晨晨咬人的行为,正是他无法正确理解同伴想和他一起玩得意向。

当小朋友出现攻击行为时,我们幼师如果不加以制止,或听之任之,或不适当地鼓励,都可能强化儿童的攻击行为。所以在幼儿园里,我们一定要及时制止或有效地控制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对爱咬人的宝贝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正确的引导……

爱咬人的宝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