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海

初中男生跳女团舞被评“太妖娆”:不以性别定义孩子有多难?

2020-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月色沉思

【1】

前几日,在四川资阳一所中学的军训休息时间里,一名男生跟一名女生跳起了女团舞,引起了一众同学和老师的围观。

跳了一会儿,女生就腼腆地退到后面的台阶上坐下了,而男生则继续跟着音乐跳着,节奏感十足的表演,吸引了台下同学的阵阵尖叫。

有网友表示,男生妖娆起来就没有女生什么事了!光从舞蹈动作来看,这个男生的肢体的确可以称得上“婀娜多姿”。

但其实并不是这个男生故意这样妖娆的,而是这支女团舞就要这样跳才对,所以才有人评论说:“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可是除了欣赏之外,更多的人却对男生提出批评,表示“不支持,太女性化,中国的男孩能不能阳刚点?”

甚至还有人直接用“娘”来表示对男生的不屑,觉得男生就应该有男生的样子,而不应该这样“娘娘腔”。

从小到大,父母就教育孩子,男孩要刚强,女孩要温柔,但凡男孩爱哭一些,女孩刚劲一些,总要被父母们斥责:“像什么样子?”

这种男女有别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认同自己的性别有帮助,但是如果父母过于强势地要求孩子必须怎么样的话,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社会学家李银河说,传统的性别观念对现实当中的性别权力关系,仍有强大的影响和型塑力。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引导孩子认识并认同自身的性别,更应该允许孩子不拘泥于性别限制,勇敢做自己才对。

【2】

性别歧视的恶意有多重?

前一段时间,歌手伊能静的儿子哈利,在社交平台再晒女装照,哈利穿着粉色纱裙,化了粉色桃花妆,而头发则是挑染的两种颜色。

再搭配上耳环,哈利整个人看上去表现力非常足,但是却有人评论说:“个人感觉不舒服,辣眼睛,想吐。”

但其实哈利偶尔尝试一下女装,真的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就像小S的大女儿许曦文穿着西装拍杂志照片一样,只是让孩子感受不同的风格而已。

男孩穿小西装,女孩穿小裙子,这种固定的搭配虽然没有错,但是并不能因此嘲讽反着穿的孩子呀,毕竟孩子也有选择的自由。

我同事小陶最近有些郁闷,她6岁的女儿桃桃从小不喜欢穿裙子,她也没有太介意,就给桃桃买的都是休闲类的衣裤。

结果国庆节前幼儿园组织节目汇演,桃桃参加的这组节目要求穿民族风的小裙子,桃桃非常不乐意,就连老师都说不通她。

于是老师找小陶协商,让她劝说桃桃穿小裙子,但是小陶知道女儿非常有主见,她说不愿意穿,当妈的也没有办法。

小陶原本以为老师会宽容桃桃,却没有想到桃桃最后被老师换了下来,伤心的桃桃哭倒在妈妈怀中问:“妈妈,我不喜欢穿裙子真的不对吗?”

英国诗人托马斯·哈代说,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经验。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有选择让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是长久以来约定俗称的关于性别的方方面面的约束,真的对孩子的成长不够友好。

【3】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认同并超越性别?

“哥哥”张国荣曾说过,我觉得艺人做到最高境界,是可以男女两个性别同在一个人身上的,艺术本身是没有性别的。

张国荣在《霸王别姬》塑造的虞姬成为一代经典,但这并不妨碍他在《阿飞正传》中演活了一个叛逆青年的形象。

不只是在艺术领域,在人生的每一个赛道中,那些既有男性的刚强,又有女性的柔软的人,无论男女都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孩子在出生时就天然拥有了性别,男孩或者是女孩,但是父母却可以引领孩子兼具男性和女性的优秀品质。

首先,引导孩子认同自己的性别。

男孩有小鸡鸡,女孩没有小鸡鸡,这是大部分孩子对性别的最直观的认识,但其实这样肤浅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孩子在生理层面认识自己的性别后,父母要告诉孩子男孩上男厕所,女孩上女厕所等社会常识,让孩子在遵守公共秩序的基础上认同自己。

同时,父母不能故意逗弄或者嘲笑孩子,比如说“你要是男孩就好了!”或者“谁让你是女孩呢?”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容易导致性别错乱。

其次,带领孩子超越性别的桎梏。

前几日,在天安门广场上穿着迷彩服,踢着标准正步的4岁女孩依依火了,她还说长大以后要当兵,爸爸说会一直鼓励支持她。

并不是一定只有男孩才喜欢枪啊炮啊,也并不是女孩只能喜欢布娃娃,在孩子表现出喜欢另一性别的物品或者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支持。

如果孩子被周围的人质疑,父母更应该站在孩子身边,告诉他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只要自己想做,就可以按照内心的想法坚定走下去。

【4】

雌雄同体的孩子更具魅力。

大家还记得2018年火爆全网的《感谢贫穷》的作者王心怡吗?她凭借707分的好成绩,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

然而她的内心却有一个军营梦,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坚持体能锻炼,今年终于如愿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军人。

看着剪着短发的王心怡,我们能感受到的不只是女孩的温柔娴静,更多的是朝着梦想努力的坚强和拼搏,这样兼具男秀品质的孩子,未来一定不可限量。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在男人伟岸的身躯里,生存着阴柔的女性原型意象;在女人娇柔的灵魂中,也隐藏着刚毅的男性原型意象。

也就是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心理上并不是强制地一分为二,而是兼具男性和女性的特征,这才是大部分的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而为什么男孩越长大越不柔和,女孩越长大越不刚毅了呢?除了世俗的力量外,父母有意无意的误导也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不以性别拘泥孩子的个性发展,限制孩子的兴趣爱好,是父母应该有的认知,同时更应该是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的举动。

就如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我们总以为,不让孩子顺从规则,就会出现放纵和混乱。事实上,这种“逼迫孩子顺从”的方式,只会制造更多的挑战。

期待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父母的宽容以待中,顺应内心的需求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